第三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以來,在學校黨政的堅強領導下,在各單位的關心支持和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園建設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要求,全面推進校園建設各項工作,學校辦學條件極大改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校園功能品質不斷提升,宜學宜教宜研的美麗校園生態畫卷徐徐鋪展,師生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不斷增強。
完善體制機制,推動工程閉環管理。堅持黨建為民,加強黨建“三化”建設,實施網格管理,夯實基層基礎,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加強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建設,召開在建工程推進會、重點項目調度會、工程建設監理會、工地代表研討會,分析形勢,查擺問題,研究對策。出臺《大中型工程建設管理辦法》《小型工程建設管理辦法》《零星維修工程實施細則》,為不同類型工程建設全周期規范化管理奠定堅實基礎。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打破部門壁壘,暢通運作機制,為避免工程建設過程中各部門“銜接不緊密、信息不對稱、資源不集聚”等現象,實施土建鏈、水電鏈、智能鏈、環衛鏈、綠化鏈“五鏈融合”,從項目設計、現場管理到竣工驗收,對涉及的土建項目、水電管理、智能安裝、破土修復、綠化保護、環境衛生等事項,提前謀劃、統籌實施、一體推進,推進管理職能“有機融合、閉環管理”,有效推動工程建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健全工作制度和內控管理機制,把干凈和干事、廉政和勤政統一起來,鞏固形成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
建設重點項目,改善辦學基礎條件。學校建筑年代久遠,基礎設施較為薄弱,改建、擴建、新建重點項目是改善辦學條件、改觀校園面貌的重要基礎。學校高度重視校園建設工作,集聚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校園建設處統籌工程建設的安全、質量、進度、品質和工藝等要素,以倒計時的緊迫感,推動完成一系列重大重點建設項目。完成豬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全國重點實驗室、南大門、東大門、東校區北門、科技大樓、新圖書館、保育院擴建、教學樓維修改造、道路“白改黑”、改建羽毛球館、新建門球場及運動場、電力增容改造、校園外圍圍墻建設、芭茅嶺拆除地塊及周邊提升改造、新建志敏大道及強農路輔道、“雨污分流”及地下管網改造、新農貿市場建設、共45棟學生宿舍樓全面維修改造及各學院實驗實訓基地等重大重點工程150余項,積極推進國家種豬資源中心安義基地建設,啟動豬-狒狒異種移植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保護生物學科研教學基地、西大門及周邊道路建設等項目建設審批程序。重點項目涵蓋科研平臺、教學條件、實訓基地、校園環境、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等各領域,為滿足學校高質量發展要求和師生高品質生活需求,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保障。
做好舊改工作,增強師生幸福指數。環境育人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為徹底改變長期以來制約學校發展的校園家屬區環境“臟、亂、差”問題,2022年學校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對其中246戶存在私建圍墻或違章搭建進行拆除,對涉及1442戶的48棟老舊住宅進行改造。由于高校老舊小區改造在我省尚屬首次,沒有可借鑒的經驗和復制的模式,學校組建專班,制定《工作方案》和《工作手冊》,多次主動與省住建廳、南昌市舊改辦、南昌經開區等單位溝通協調、請求支持,打通各種堵點,完成立項審批一系列程序,成為全省首個開展老舊小區改造的高校。建設全過程聽取住戶意見,做優細節、提升質量、保障進度。第一期改造2023年順利竣工,居民滿意率達95.77%,被省委主題教育簡報專題介紹,并在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工作現場會作典型交流發言,第二期正在分片同步、高質高效推進。近年來,學校堅持拆改建結合,成功拆除存在安全隱患和影響學校發展的老7棟、9棟、10棟、老蛟橋商店、厚德路店面、煙科所、芭茅嶺危舊房等危舊建筑,在拆除地塊建設生態休閑游園,打造“口袋運動場”,增設停車位,增加健身休閑器材、休閑座椅等設施,師生生活在校園更加舒適便捷、幸福美好。
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校園功能品質。學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基礎設施維修服務,加大師生反映問題辦理力度,努力使校園更有品質、民生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按照分區分步、統籌實施、提升效能的原則,主動做好校園基礎修繕工作,年均完成零星維修200余項,涉及防水漏水、屋面翻新、井蓋更新、臺階修補、管道疏通、綠化修復等,以小切口推動大變化,以小細節服務大民生。實施首問責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滿意回訪制,不斷改進作風、提高效能。發揮校園建設服務專崗、專人、專責職能,對師生反映的問題,極端重視、快速響應,及時處置、跟蹤問效。認真抓好教代會提案辦理工作,落實措施、舉一反三,提升提案辦理工作質效。師生反映問題辦理率100%、教代會提案辦理滿意率100%,連續五年被評為提案辦理先進單位。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大力實施“微更新”行動,雨污分流全面覆蓋、給水管網更新改造、空中飛線全部下地、樓道環境煥然一新、小區空間更加拓展、綠化美化大幅增加、休閑設施逐步完善、功能品質不斷提升,一件件“民生小事”,匯聚成師生心中的“幸福大事”。
加強綜合治理,提升環境衛生質量。落實環境衛生責任包干區制度,全面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校園環境更加清潔、生態更加清秀、湖水更加清澈、空氣更加清新。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科學精準開展環境消殺工作。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與減量工作,安裝分類垃圾箱400余套,建設生活垃圾壓縮站,倡導綠色文明生活方式,主動對接政府部門對生活垃圾外運,校園垃圾日產日清,不斷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每日清掃衛生、流動清理校內小廣告、清撈湖面,每月組織家屬區樓道“三清”,每季度開展大掃除,定期開展溝渠清淤、清掃枯枝落葉、清除衛生死角、滅蚊蟲等專項行動,不定期組織實驗室危險廢物集中回收處置。實施大件生活垃圾定時預約清運服務,解決住戶隨時隨地隨意丟棄堆積問題。開展老舊小區常態化環境綜合整治,以常態整治促長效管理。對全校約100棟房屋屋頂開展清除雜物、疏通排水、修復屋面等工作。加強水面治理,清理水草、藍(綠)藻,放養生態景觀魚2600余尾,建立良好的水生生態體系。通過基本面清掃、深層次整治、應急性處突、常態化鞏固,校園更加精致精美、整潔有序。
開展補綠添彩,打造美麗生態家園。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設美麗生態校園,校園春花更加美麗、秋葉越發鮮艷。加大園林綠化工程建設,先后實施志敏大道、南大門周邊、東校區、翠湖西側、農貿市場西側池塘周邊、 “三家村”搬遷后地塊、老舊小區圍墻拆除地塊等綠化提升改造工程48項,新增綠化面積約12萬平方米,種植樹木1800余株,校園四季花開、處處有景。每年組織師生義務植樹活動,培育采種花卉,培育太陽花、孔雀草、千日紅等5千余平方米,每年種植郁金香2萬余株,花卉播種面積2萬平方米,打造綠化景觀小品,沿路種植彩花帶,重大節日期間擺花造景,綠化規模化、組團式景觀效應充分釋放。老舊小區改造加大綠化美化力度,注重生態保護,大幅增加綠化底色、美化元素,著力打造 “生長茂盛、花期較長,一區一景、一路一色,集中連片、各具特色”的美麗景觀。高標準做好雜草清除、整形修剪、澆水施肥、病害防治等養護工作,提升園林綠化品質。目前校園綠化面積全省最大,校園植物物種數達1224種,位居全國高校第二,師生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變為現實。
第四次黨員代表大會,是在學校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全力推進有特色高水平農業大學建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于動員全體師生牢記初心使命,堅持內涵發展,努力爭創一流,為學校建成有特色高水平農業大學而不懈奮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校園建設處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會議精神,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胸懷“國之大者”、緊盯“校之要事”、心系“民之關切”、扛起“己之重任”, 推進工程高標準建設,打造校園高顏值生態,推動環境高效能治理,滿足師生高品質需求,努力打造宜學宜教宜研的美麗校園,為學校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供稿:校園建設處 審核:朱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