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廣謐,1920年2月出生于福建省莆田縣涵江鎮集奎村。1940年夏考入國立中正大學,1944年7月畢業于國立中正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
他年輕時思想進步,積極抗日,參加中正大學戰地服務團,死里逃生。參加解放戰爭,努力建設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后扎根福建,用自己所學助力畜牧獸醫事業,保障群眾肉類供應,是福建省畜牧事業的保護神,是福建省著名的獸醫權威和專家。
在中正大學期間,曾廣謐思想進步,1942年6月12日,大二的曾廣謐報名參加了“國立中正大學戰地服務團”。1942年6月25日,曾廣謐跟隨國立中正大學戰地服務團一行38名團員,從泰和縣出發奔赴抗日前線樟樹。沿途努力宣傳抗日思想,動員軍民積極抗日,為抗日官兵慰勞演出,戰地救護等。
1942年7月7日,團長姚名達率領11名團員到達新淦縣石口村,由于漢奸告密,團員們遭日本軍隊包圍襲擊,與日軍打斗起來,團長姚名達、學生吳昌達犧牲,四學生(丘登泰、曾廣謐、鐘騰初和周槐庭)趁亂突圍成功。據回憶,當日夜,孔武有力的曾廣謐,開了后門(前門日軍在砸門)首先沖了出去,門口已經站了一個高大的日本兵,喝令曾廣謐站住。此時,曾廣謐不管不顧,奮力一拳打倒那日本兵,便頭也不回地跑了。另一個日本兵向他射擊,但沒打中。他跑了一會,不見有人追來,心里惦念眾人安危,很想回去,又恐自投羅網。正在猶豫間,耳畔想起了姚團長“逃得一個是一個”的囑咐聲。于是,不再猶豫,繼續向前跑去,居然跑到了贛江邊。但江邊沒有船只,又恐日寇追擊,只好自恃游泳技術好,干脆跳下去橫渡贛江。到達對岸后,便及時在樟樹找到戰地服務團隊伍,報告了11人的情況。
1944年7月,曾廣謐從中正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在夾漈農業職業學校執教。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他由原中正大學農學院院長周拾祿介紹, 11月赴臺灣農林處工作。1946年1月至7月任臺灣農業處技士。1947年到1948年歷任該所培養基、消毒室、洗滌室、菌苗室等主任。1948年9月因懷疑有共產黨嫌疑,差點被國民黨特務逮捕。
其實,早在讀大學時,曾廣謐就和進步學生羅光斌、陳效華關系密切,思想進步。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本想和黨組織聯系去參加革命打游擊。但當時聯系黨組織有困難,自己也受累于家庭等因素,終究沒有加入革命隊伍。1949年3月,曾廣謐收到閩中人民游擊隊來信催其回福建,1949年4月離開臺灣參加閩中人民游擊隊,任莆田人民游擊隊組織員,負責發動群眾和募糧工作。
福建解放后,曾廣謐在涵江支前工作。1949年10月,任縣立莆田小學校長。1950年6月,回到福建省家畜傳染所工作。1961年6月,任福建省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1969年12月至1971年,由于“左”的路線影響,受到審查。1981年1月,黨組織為曾廣謐平反恢復名譽。1982年11月,晉升為副研究員。1985年7月,享受廳局級政治生活待遇離休。1999年8月9日,在福州因病逝世,享年81歲。
曾廣謐一生參加革命和從事畜牧獸醫工作近四十年,為福建省畜牧獸醫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1950年5月至1952年6月間,親自制造出牛瘟血清、抗出敗血清,研制成功牛出敗疫苗。1952年7月至1961年4月間,作為領導和項目主持人,先后查明了牛氣腫疽、炭疽、牛結核病、豬喘氣病、豬瘟、豬丹毒、牛錐蟲病、雞白血病、雞新城疫等病診斷與防治方法,并予以推廣。
1963年,他首次確定福建有鴨瘟,并提出防治辦法。1964年,又首次確定福建有豬傳染性胃腸炎,并提出防治辦法,這是首次國內報告本病。1971年至1977年,他查明牛出血痢流行病學,并提出防治辦法,提出豬傳染性水泡病防治辦法。1978年至1985年,首次指導家畜五號病病原分離工作;研制豬傳染性水泡病滅活苗;分離豬鏈球菌菌株;分離口蹄疫、牛流行性腹瀉、豬水腫病的血清型菌株。他主持研制成功牛偽狂犬病疫苗獲得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主持豬6號病疫苗研制,獲得福建省科學大會成果獎。對福建省全省消滅牛氣腫病,控制牛炭疽和豬主要傳染病做出重要貢獻。

曾廣謐舊照
作者:檔案館 劉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