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1942年,中國進入全面抗戰的第五個年頭,當年的7月7日傍晚,一場震驚全國、震驚江西、震驚中正大學的戰斗在江西新淦縣(現新干縣)石口村悄聲打響。戰斗打響后不久,傳來了姚明達、吳昌達“兩達”犧牲的消息,聽聞這個消息,全國上下一片悲傷,大家以各種形式悼念兩位烈士。
姚名達是江西農業大學的前身國立中正大學文法學院歷史學副教授,后聘為研究院教授。吳昌達系國立中正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41級學生,犧牲之時剛讀完大一。其事跡在江西農業大學《紅色故事》中有較詳細介紹。
1942年8月,中正大學戰地服務團建立兩烈士殉難紀念碑,立于殉難處。1943年3月25日,國民政府對兩烈士明令褒揚,請兩烈士入祀江西省忠烈祠。1947年7月7日,國民政府請吳昌達入祀浙江省忠烈祠。198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正式追認姚名達為革命烈士。1988年3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認吳昌達為革命烈士。1988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吳昌達革命烈士稱號。1989年10月,吳昌達烈士忠骨由其兄嫂從泰和杏嶺遷到了浙江長興縣,長興革命烈士陵園于1992年清明節重建吳昌達烈士墓。
2002年3月,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雷潔瓊為姚名達殉國六十周年題詞抗戰捐軀教授第一人。2014年9月1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姚名達被追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的一員。
英雄已逝,但其靈魂永遠活在中華兒女的心中;英雄已逝,但其崇高品格永駐在中華大地上;英雄已逝,但其事跡永世傳唱在中國各民族中;英雄已逝,但其精神永遠激勵著中華兒女奮勇前進。英雄已逝,但英雄不滅,其靈魂、品格、事跡和精神,是中華兒女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崛起最硬朗的脊梁;是偉大中國夢復興的最大動力。
又到7月7日,又到姚名達、吳昌達兩烈士犧牲的祭日!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建立一個自由、安全、康樂的國家是姚名達、吳昌達生前最大的心愿。今天之中國,今天之成就,足以慰藉兩位烈士在天之靈。在這第八十個“兩達”七七祭日之際,我們無比沉痛,無比思念,深切緬懷兩位烈士。我們將努力學習并繼承姚名達、吳長昌烈士的寶貴精神,弘揚其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踐行其身先士卒大無畏的戰斗品格,將其未競的事業進行到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今日,我們可以自豪地、自信地告慰姚名達、吳昌達烈士:現在的中國已經站起來了!富起來了!正在走在強起來的路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會實現!
作者:江西農業大學 劉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