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信江農業??茖W校起源于鉛山縣的鵝湖與上饒縣的信江兩書院。1928年4月,信江、鵝湖書院款產清算委員會主席盛渭清請準以信江書院款產開辦信江鄉村師范學校(簡稱信江鄉師),后更名為上饒七縣聯立信江鄉村師范學校。1937年秋,校本部由上饒遷至鉛山鵝湖書院,與設在鵝湖的該校分部合并(1931年,鵝湖中學停辦。次年,用鵝湖書院款產辦信江鄉師鵝湖分部)。1939年冬,校舍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三戰區干部訓練團占用,學校被迫遷至上饒縣上瀘坂。由于抗日戰爭處于戰略相持階段,局勢動蕩不安,辦學資金不足,經費困難,校址設在上饒縣上瀘坂的上饒七縣聯立信江鄉村師范學校于1941年改辦為信江農業職業學校,并于1942年秋遷至信江書院。1943年冬,由上饒專署的農業界知名人士程兆熊、楊惟義、黃野蘿等專家發起,決定在上饒七縣聯立信江農業職業學?;A上,籌辦信江農業??茖W校。1945年春正式成立私立信江農業??茖W校(簡稱信江農專),校長為程兆熊,教務長楊惟義,訓導長黃野蘿,總務長兼高中農業部主任余纓,校址在信江書院,1946年8月校址遷往鵝湖書院并正式招生。學校以“造就農業實用技術人才”為辦學宗旨。
辦學之初,信江農專因為私立,最大困難就是辦學經費和教師問題。信江農專主要的經費來源:一是信江、鵝湖兩書院的田產、房產收入,年租金合租谷3500余石;二是學校理事會每年籌措的辦學基金,作為贛東北地區第一座高等學府,得到了社會大力支持,理事會遍及全區各個縣。在程兆熊等專家影響下,不為名利、愛國憂民的廣大知識分子,紛紛加入信江農專,其中就有從中正大學轉過去的教授:楊惟義、黃野蘿、馮言安、郭守純等;也有年富力強的副教授易希陶、王海濱、徐先兆等加入。著名植物學家胡先骕,動物學家秉志多次推薦優秀教師加入信江農專。
學校開辦之初,初設農藝、園藝兩科,后來增設農業經濟科。招收高、初中畢業生,學制為二年、五年,還附設高中農業部、初中農業部,學制三年。1946年招收農藝科48人,園藝26人,高中部162人;1947年招收238人;1948年招收140人;1949年招收210人。1946-1947年,學校有教職員21人,1949年增加至37人。
學校設有農藝場、園藝場和林場。農藝場面積381畝,種植糧食和經濟作物;園藝場299畝,栽培果樹、蔬菜和花卉;林場面積5001畝,栽種油桐、松杉樹等。學校還設有實驗區、標本區,供學生實習或用于教學示范。
學校各科開設課程門類較齊,學時安排較多、合理。如二年制農藝課開設的專業課主要有:作物學、作物育種、墾殖學……專業基礎有:普通植物學、植物生理、經濟昆蟲學……五年制初中生,除三年加授國文、歷史、地理等基礎課程外,其余與二年制相同。學校雖小,名師與優秀教師卻不少,管理嚴格,行為規范,學校辦得很有活力。
隨著1949年8月江西全境解放,信江農專由贛東北行署接管,派章惠民任校長,當時有6個班,學生150人。1949年10月,劃歸江西省農林廳領導,由鉛山遷至上饒縣沙溪鎮建設新型農業??茖W校,仍屬私立學校。此時學校設有園藝、農學、農田水利和森林學4科及速成科,都為兩年制,共有學生148人,教職工36人。
1951年2月,學校由私立改制為公立,同時更名為江西省立信江農業專科學校,6月遷至南昌蓮塘,9月學校參加了由中南區教育局組織的高等院校統一招生。12月學校更名為南昌農業專科學校。1952年10月中南區高等教育局決定:南昌農業專科學校、南昌大學農學院農學、獸醫兩個專業、江西省立獸醫??茖W校、湖南、河南、廣西3所農學院的獸醫專業合并,組建為“江西農學院”,設農學、獸醫兩個系,農學、獸醫兩個專業,學制4年。
信江農專創辦于抗日戰爭期間,在輾轉辦學中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從1943年醞釀辦學,到1952年合并組建江西農學院期間,信江農專為上饒地區培養了數百上千名中級農業科技人才,為江西乃至全國的農林生產作出了積極貢獻。1945-1952年私立信江農業??茖W校成立后及接續期間,據不完全統計,共培養畢業生千余人。

學校校印 學校鈐記 學校關防
作者:檔案館 劉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