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2002年4月理學院成立,2021年8月更名化學與材料學院,2012~2022年不僅是黨領導全國人民取得偉大成就的十年,也是化學與材料學院(含理學院)開拓進取、砥礪奮發的十年。黨的十八大以來,學院始終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圍繞建設“高水平有特色”江西農業大學,聚焦學校雙一流建設,聚焦學校中心工作和學院重點任務,在黨建引領、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教育教學、社會服務等方面“有突破”,為學院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擘畫新的發展藍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堅持黨建引領強化頂層設計,組織助力有突破
新時代以來的十年,學院從時代中汲取磅礴偉力,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突出黨建引領,貫徹落實好新時代黨的建設發展總要求。堅持問題導向,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活動,總結梳理出學院發展中存在的痛點、堵點與難點問題,及時整改與落實,著力推動學院構建發展新格局,實現了四個“新突破”。一是以黨建“三化”建設為抓手,全面改善、升級換代學院黨組織軟硬件設施,實現陣地建設的“從無到有、從普到優”的新突破;二是結合學院特色精心打造“金扁擔”黨建品牌:“1+2+2+4”紅色催化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工程,積極實施歌詠黨課項目,實現“黨建+業務”融合“從粗糙到精細”的新突破;三是主動適應新形勢,與時俱進調整基層組織設置,學院黨支部從2012年的3個發展至2022年的5個,實現黨組織設置從“被動到主動”的新突破;四是持續推進“雙帶頭人”工程,實現了學院“雙帶頭人”擔任教工支部書記比例100%,實現了教工黨支部書記配備從“純黨建到黨建+業務”的新突破。

加強師資建設潛心教學研究,創新成果有突破
加強師資隊伍高水平建設,突出金師引領,實現省級教學團隊新突破。學院教師中,享有國家級人才稱號(榮譽)5人次,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博士后基金資助者選介人物和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享有省級人才稱號(榮譽)21人次,有江西省金牌教授、江西省新時代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江西省青年井岡學者、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江西省千人計劃培養類科技創新高端人才、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資助計劃人選、江西省海外人才、江西省創新創業優秀指導教師等;享有校級人才稱號(榮譽)24人次,有校首屆大北農教學精英、校大北農教學標兵、校優秀教師等。學院突出金師引領,以強農興農為己任,長期開展教學研究與創新實踐,“農林類基礎化學教學團隊”已成長為江西省教學研究型高水平本科教學團隊,實現了省級教學團隊新突破。

推進教育教學內涵式發展,突出金課引領,實現省級教學競賽新突破。學院傾心打造規劃教材體系,體現農林特色,出版教材20部,有《普通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有機合成化學》《應用化學專業英語》等。學院頂層設計一流課程體系,突出金課引領,建設完成省級金課6門次,有江西省研究生優質課程“高等環境化學”、江西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環境化學”和“普通化學”、江西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環境化學”和“現代儀器分析”、江西省高校育人共享計劃課程“環境化學”等;建設校級金課11門次,有“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定量分析化學”“生活中的化學”“有機化學實驗”等。學院持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落實創新實踐,主持省級教研項目17項和校級9項;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國家級13項,省級3項和校級25項;榮獲江西省教學成果獎2項,校級教學成果獎7項;榮獲第二屆江西省教學創新大賽正高組二等獎和第五屆江西省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理科組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實現省級教學競賽新突破。

重視內聚外聯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內涵式發展有突破
科研平臺建設取得新突破。2019年獲批南昌市重點實驗室1個,實現市級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目前,學院擁有江西省基礎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南昌市植物資源化學利用重點實驗室、南昌市有機功能材料與農業應用優勢科技創新團隊、江西農業大學功能材料與農業應用化學研究所、5個校外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等研究機構,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臺。
高質量科研成果取得新突破。獲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國家林業局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3項,南昌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批國家級項目22項、省部級項目77項,項目總經費1500余萬元;發表學術論文700余篇,其中一、二區TOP期刊SCI論文120多篇;申請國家專利150項,獲得授權專利58件;科研成果轉讓10項。
碩士學位授權點取得新突破。2017年,學院實現了化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的突破。2020年通過教育部學位授權點專項評估。化學碩士一級學科也是校“十三五”重點建設學科。依托一級學科碩士點,育人層次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碩果紛呈。近三年,研究生招生規模從2017年的4名增長到現在的30名,發表SCI論文45篇,授權發明專利12項,5人次獲省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5人次獲校優秀畢業論文,畢業生就業率100%。

服務社會和成果轉化取得新突破。長期以來,學院利用教師自身的專業優勢,圍繞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堅持服務解決企業急難愁盼問題,主動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撐,解決企業發展中的難題,提升行業產品創新能力。同時,聯合共建教授工作站,積極開展科技培訓推廣和技術推廣活動,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推動校地協同發展,實現合作共贏。

扎實學生培養推進立德樹人教育,育人就業有突破
十年來,化學與材料學院在立德樹人的道路上始終堅持就位不缺位、到位不錯位、守位不離位,引導每一名學生在思想上立正、在理想上立遠、在行動上立先。
堅定鑄魂育人,讓學生在思想上立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學生頭腦。本科生黨支部榮獲江西省高校基層黨支部活動創新案例一等獎,應化1302班榮獲江西省“五四紅旗團支部”稱號,應化1302班、應化1404班在江西省“紅色班級”創建中榮獲“紅色南昌班”和“記憶經典班”稱號;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黨史宣講進農村,紅色基因潤田野”團隊榮獲江西省2021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
堅守立德樹人,讓學生在理想上立遠。學院注重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貫穿始終,從大一到大四分階段全過程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導了一批學生將小我融入大我,主動選擇到新疆、西藏、青海、云南和貴州等地建功立業,涌現出了江西省基層就業典型人物評選一等獎“扎根雪域高原”的鄭凱元和“屢立戰功的烈火英雄消防員”謝尚沛等一批就業先進典型。十年期間,學院共獲得9次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堅持強農興農,讓學生在實踐上立先。十年間,學院考研升學率逐年攀升,從2012年的22.3%增漲到2022年的54.74%,幫助528名學子實現深造夢想。在創新創業中,學院搭平臺組團隊,在“互聯網+”“挑戰杯”等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省級以上獎勵20余項。學院還有多人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江西省大學生自強之星”“江西省優秀共青團干部”“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務”優秀個人、“江西省優秀共青團員”等一系列榮譽。

回首過去,潛心探索結出十年碩果;展望未來,砥礪奮進再謀發展新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化學與材料學院將繼續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學校黨政的正確領導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團結奮斗,努力實現學院高質量發展,用實干和實績助力學校“雙一流”建設,為建成高水平有特色江西農業大學做出新的貢獻。
供稿:化學與材料學院 審核:劉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