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學校第三次黨代會以來,化學與材料學院與原理學院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牢記“立德樹人、強農興農”使命任務,緊密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和發展大局,勇毅擔當,積極作為。學院堅持黨委領導和黨建引領,積極推進“黨建+教育教學”、“黨建+科學研究”、“黨建+學生工作”和“黨建+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不錯的實效和成績,形成了較多的亮點和特色,為學院高質量發展和學校創建“雙一流”作出了積極貢獻。
黨建引領強有力 積極推進“黨建+”
學院黨委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始終貫徹落實好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五年來,扎實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著力解決學習不深入、思想不統一、行動跟不上的問題,對全體黨員進行了深刻黨性錘煉,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取得了實效。一是組織建設有實效。在這五年里,學院黨委勝利召開了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依據專業特點對黨支部進行了優化重組,首次榮獲了學校“優秀領導班子”;二是黨建品牌建設有實效。在這五年里,以“金扁擔”黨建品牌創建為契機,學院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創建了“1+2+2+4”紅色催化育人提升工程黨建品牌,并將其進一步優化提升為“金剛鉆”黨建品牌,招牌愈加響亮、效應愈加明顯;三是陣地建設有實效。在這五年里,學院黨委精心打造了黨委會議室及黨員活動室,重新進行了官網布局并加快新聞更新頻率,對新媒體開展了全新“升級換代”,充分進行文化賦能。四是黨建+有實效。師生黨員積極投身“黨建+志愿服務”、“黨建+科技創新”、“黨建+教育教學”等均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師生黨員們奮斗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為地方和企業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推進“黨建+教育教學” 建設金師金課有成效
建設“金師”,突出引育結合實效。學院貫徹“傾心引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的理念,內培外引大力提升師資隊伍建設。目前學院享有國家級人才稱號(榮譽)5人次,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博士后基金資助者選介人物和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享有省級人才稱號(榮譽)21人次,有江西省金牌教授、江西省新時代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江西省青年井岡學者、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江西省千人計劃培養類科技創新高端人才、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資助計劃人選、江西省海外人才、江西省虛擬現實VR教學創新應用優秀教師、江西省創新創業優秀指導教師等;享有校級人才稱號(榮譽)24人次,有大北農教學精英、大北農教學標兵、優秀教師等。“農林類基礎化學教學團隊”獲評江西省教學研究型高水平本科教學團隊。“環境化學教學團隊”獲評江西省課程思政教學名師、教學團隊。
建設“金課”,突出教學相長實效。2018年以來,學院持續推進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在課程建設、教材出版、項目立項、教學競賽、教學成果、育人成效等方面呈持續上揚態勢。一是建成省級課程10門,其中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課程包括江西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環境化學”和“普通化學”、江西省線上一流課程“生活中的趣味化學”和“現代儀器分析”、江西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環境化學”“現代儀器分析”和“普通化學”、江西省高校育人共享計劃課程“環境化學”、江西省研究生優質課程“高等環境化學”等10門。二是編寫出版教材11部,獲得教材獎3項。教材包括《普通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儀器分析》《有機合成化學》《應用化學專業英語》《養殖水環境化學》等11部,獲得全國農業教育優秀教材獎2項,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1項。三是主持省級教研項目18項,其中重點項目6項。在教學內容創新、思政融合、科教融合、產教融合、教學模式創建、評價模式建設、等方面獲得省級教研項目立項18項。四是榮獲省級競賽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凝練教育教學研究成果,榮獲第二屆江西省教學創新大賽正高組二等獎、虛擬現實教學應用創新大賽一等獎、第五屆江西省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理科組三等獎;榮獲江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五是指導本科生獲得國家級/省級項目立項19項。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用于教學實踐,提升學生的科學創新思維和科學創新能力,學生獲得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國家級項目10項、省級項目9項。


推進“黨建+科學研究” 突出科技創新有實效
學科建設有實效。2023年11月9日,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成為繼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之后,第四個入選ESI前1%的學科,實現了我校學科建設的新突破!學科以科研引領和教學帶動的發展模式,圍繞農業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和材料化學等學科方向,凝練學科特色,在高層次人才的帶領下,形成了農林生物質開發與利用、農業環境檢測與治理、農用化學品研究與應用等特色研究方向。

平臺建設有實效。基于教學研究型學院定位,學院圍繞“建平臺、組團隊、育成果”的工作思路,于2019年獲批南昌市重點實驗室1個,實現市級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目前,學院已擁有江西省基礎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南昌市植物資源化學利用重點實驗室、南昌市有機功能材料與農業應用優勢科技創新團隊、江西農業大學功能材料與農業應用化學研究所、5個校外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等研究機構,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臺。


科學研究有實效。學院致力于產出高質量科研成果,近年來,獲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國家林業局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3項,南昌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獲批國家級項目22項、省部級項目77項,項目總經費1500余萬元;發表學術論文700余篇,其中一、二區TOP期刊SCI論文120多篇;申請國家專利150項,獲得授權專利58件;科研成果轉讓10項。

推進“黨建+學生工作” “立德樹人”有亮點
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有亮點。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增進學生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學生分別于2021年和2022年在江西省紅色走讀比賽中榮獲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連續三年走進南昌市高新區麻丘鎮厚溪村,講述黨史故事、傳唱革命紅歌、繪制紅色畫作,做紅色文化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黨史宣講進農村,紅色基因潤田野”團隊榮獲江西省2021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
鼓勵學生勇于擔當責任有亮點。學院將理想信念教育和職業規劃教育貫穿到從入學到畢業、從課前到課后、從學習到生活的教育教學全過程,激勵學生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鼓勵學生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一大批學生通過“西部計劃”、“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等形式,主動選擇到新疆、西藏、青海、云南和貴州等地建功立業,涌現出了江西省基層就業典型人物評選一等獎“扎根雪域高原”的鄭凱元和“屢立戰功的烈火英雄消防員”謝尚沛等一批就業先進典型。學院連續五年獲評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有亮點。學院結合學生個人特點和成長規律,分階段、按層次、多舉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以“考研交流會”、“專業懇談會”、“復試模擬會”等方式助力學生考研深造,學院考研升學率常年位居學校前列,五年考研升學率平均達到45.96%,2022年更是達到了54.74%,幫助了528名學生實現深造夢想,相關經驗做法獲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案例一等獎。以“化學實驗技能競賽”、“學習筆記評比”等活動推進學風建設、凝聚創新氛圍,學生在“互聯網+”“挑戰杯”等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省級以上獎勵20余項。此外,學院致力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鼓勵學生向先進看齊、向優秀看齊,沈佳慧同學獲得2023世界定向排位賽公開組W21組短距離賽第一名,為學校贏得國際體育賽事首金,還有多名學生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江西省大學生自強之星”、“江西省優秀共青團干部”、“江西省青年志愿服務”優秀個人、“江西省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

推進“黨建+社會服務” “強農興農”有亮點
學院秉承“承理志學 育化成材”院訓,引導師生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產學研融合,致力于服務地方發展戰略需求。學院聯合共建教授工作站,多位教師入選江西省科技特派員,走進南昌市、吉安市、撫州市等多個縣區開展技術服務和技術指導,為服務農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貢獻江農力量。教師黃喜根榮獲2023年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教師文陽平榮獲江西省技術經紀人Top10,其土壤科技服務受到《新華社》的專題報道。此外,學院結合教師的自身優勢和行業區域發展的實際需求,主動為企業提供技術人才,著力解決企業發展的急難愁盼問題,提升行業產品創新能力。

成績屬于過去,輝煌已成記憶,展望未來,迎風起勢疾馳遠,奮楫爭先立潮頭。站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學院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數往知來,以往鑒來,繼往開來,牢記“立德樹人、強農興農”使命任務,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學院將以學校第四次黨代會為新的起點,努力推進學院高質量發展和學校創“雙一流”建設,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的偉大事業中起建功立業!
供稿:化學與材料學院 審核:劉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