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簡稱“國合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治理體系專題政策研究項目(2024-2025)啟動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我校召開。此項目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校長魏輔文擔任中方組長,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全球政策和公共資金主任弗蘭克·瑞斯伯曼(Frank Rijsberman)擔任外方組長。會議由項目外方協調員、大自然保護協會西弗吉尼亞州執行主任托馬斯·明尼(Thomas Minney)和中方協調員、中央民族大學講師馬天笑共同主持。國合會中方首席顧問劉世錦、國合會外方首席顧問魏仲加(Scott Vaughan)和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一級巡視員劉寧出席會議并致辭。

項目中方組長魏輔文院士介紹了項目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標、團隊組成、研究方法和預期成果。他指出,中外團隊要密切配合,深入研究國內外創新措施與經驗,形成全域解決方案支持昆蒙框架“30x30”全球目標實現,尋求國際層面多環境公約協同的可能方向,促進國家及國際層面多公約協同的有效落實,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協同解決方案,助力NBSAP目標在地方層面的實現。
外方組長弗蘭克·瑞斯伯曼對當前全球環境問題和挑戰發表了看法,并引用了經典案例來強調本項目的意義與重要性。他指出,生態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是全球面臨的共同問題,國際合作對于解決這些問題至關重要。
在子課題研究內容介紹環節,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首席科學家高吉喜、大自然保護協會國際氣候政策總監約翰·威爾迪克(John Verdieck)以及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燕圍繞“30×30計劃”、生物多樣性保護、氣候變化公約等關鍵議題分別就各自負責的課題作了詳細闡述,并對如何推動相關政策的落實提出建議。

國合會委員、自然積極倡議召集人馬可·蘭博蒂尼(Marco Lambertini),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主任、研究員王青鋒,加拿大自然保護學家、哈維·洛克保護機構負責人哈維·洛克(Harvey Locke),西北大學教授李保國,世界自然基金會英國區資深顧問施利菲(Elisabeth Kretschmer)和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生物多樣性公約處負責人王也等有關專家出席會議并參與討論,為該項目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建議。項目組成員、專家顧問和合作伙伴等約50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