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20日,由江西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辦的“2024農產品貯藏加工科技交流大會”在南昌順利召開。來自全國農產品及食品領域的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加工企業、設備企業、媒體等全產業鏈代表約200家單位500余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共赴盛會,匯聚了農產品加工領域的頂尖智慧和力量,共同探討科技創新、產品創新、市場趨勢和政策標準等關鍵議題,推動農產品加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明勇教授、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首席科學家郜海燕研究員、南昌大學副校長涂宗財教授、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王文君教授出席大會,來自南昌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江蘇大學、江西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海南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西華大學、東莞理工學院、集美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山東理工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河北科技師范大學、合肥大學、賀州學院、嶺南師范學院、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農產品加工工程研究所、中國農科院、浙江農業科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江西省農業科學院、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安徽省農科院及艾得客實業有限公司等單位的500余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參加了會議。
王文君在開幕式致辭,代表學校向各位領導、來賓的蒞臨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本次大會的各位領導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他簡要介紹了學校發展歷程、學科特色以及人才培養成效,指出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依托農林院校的學科優勢,立足江西省及華東地區食品產業的特點,形成了以畜產品、糧油、果蔬等農產品加工為特色研究方向,提升了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水平,促進了農產品加工產業可持續發展。
本次大會以特邀報告、專題論壇、展覽展示等多種形式呈現,圍繞農產品加工新技術、食品營養與安全、功能性食品開發、食品安全與檢驗技術、農產品加工裝備、農產品貯藏與保鮮、農產品活性組分與開發應用等不同領域安排了全體大會報告和6個分會場報告。
主會場報告中,謝明勇院士以《果蔬益生菌發酵關健技術與產業化》為題作了特邀報告,介紹了果蔬益生菌發酵前沿關鍵技術,果蔬益生菌發酵關鍵技術的眾多產業化應用成果。郜海燕研究員作了題為《山核桃功能蛋白肽改善認知及胃腸功能作用機制研究》的報告,介紹了山核桃功能蛋白肽如何有效改善認知功能與胃腸功能,并分享了山核桃功能蛋白肽改善認知及胃腸功能的作用機制。石吉勇教授以《農產品無損檢測與智能加工》為題,介紹當前果蔬分選行業的現狀與挑戰,以及果蔬產地高效智能分選技術的最新進展,為相關從業者提供解決方案。王文君教授作了《青錢柳多糖活性研究進展》報告,介紹了近年來青錢柳多糖活性研究的基礎、進展及發展趨勢。涂宗財教授通過《我國淡水水產品加工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報告,詳細闡述了淡水水產品加工現狀、加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加工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謝煥雄研究員以《花生產后初加工技術裝備研究進展》為題,針對花生產后初加工技術裝備開展了系列的研究,介紹了加工技術裝備信息化、智能化發展的趨勢。劉燕德教授作了題為《果蔬產地高效智能分選技術及裝備》的報告,強調了果蔬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當前果蔬分選面臨的挑戰,并介紹了果蔬產地高效智能分選技術及裝備。
分會場報告中,我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湯凱潔教授作了題為“基于柔性電極和智能手機的便攜傳感方法構建及其應用研究”的報告;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鐘嬋副教授作了題為“生物基噬菌體抑菌膜的設計與應用研究”的報告;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林蘇云博士作了題為“谷物麩皮加工方式對面制品消化營養特性的影響”的報告;工學院李濤副教授作了題為“油茶果熱風干燥爆蒲機理與智能裝備研究”的報告;以及工學院艾子平博士作了題為“黃梔子干燥技術適用性研究”的報告。
本次大會旨在凝聚農產品貯藏加工領域的優勢力量,有力促進產學研融合發展。我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60余名教師與120多位研究生參會,認真聆聽專家學者的學術報告,并積極與參會學者進行互動交流。江西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作為主辦單位,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搭建起一個管理、科研、原料、加工、裝備等全產業鏈交流和對接的橋梁,助力農產品加工貯藏的基礎研究、農產品加工設備研發以及產業應用與推廣,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科企合作,為我國農產品加工產業的轉型升級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