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高蕓)4月13日上午,前臺北市長黃大洲博士來到江西農大,與250余名師生一起交流臺灣鄉村建設經驗和他樂當農夫的快樂。
臺灣大學農經系畢業的黃大洲,后到美國攻讀康乃爾大學農經博士。雖然歷任臺北市長、“中華奧委會”主席等官職,退休后返鄉務農其樂融融。在辦公樓一樓報告廳,黃大洲博士精神矍鑠,激情飛揚,在兩個多小時的演講中博得了師生們的陣陣掌聲。
演講中,黃大洲博士對于鄉村建設的定位思考,有著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農村建設在中國具有深遠的政治、社會與文化的深層意涵,穩定的和諧社會,有賴于小康的新農村建設。黃大洲博士從臺灣的土地改革、農會組織、水利灌溉系統、農業職業教育、鄉村衛生所、鄉村工業區設置等十四個方面詳細介紹了臺灣的鄉村建設情況。他說,兩岸城鄉建設發展都很不平衡,我們應以前瞻、整體、史觀的眼光看待農村建設問題,而不能單純地從純生產值的角度看農村建設。一個安定、小康的新社會主義農村,必定是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基石,農為邦本,興農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