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劉步英、陳富國)6月12日從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委傳來喜訊,我校劉步英教授申報的《公益性建設、經營性發展 “農家書屋”持續發展模式與機制研究》、陳美球博士申報的《我國耕地保護的社會責任及其行為選擇研究》、黃建偉講師申報的《失地農民可持續生計問題研究》的國家社會科學研究課題,經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嚴格評審,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審批,獲得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立項資助。這一成績使我校國家社科基金的年度立項數創歷史新高,立項學科取得了新進展,青年項目立項取得新突破,項目申報工作上了新臺階。
立項總數創歷史新高。自1998年以來,我校共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立項10項,其中1998年1項,2002年1項,2003年1項,2004年1項,2005年2項,2006年1項,2007年一舉獲批3項,年立項數創歷史新高,與2005年相比立項增長率達33.3%,居全省高校前列。
立項學科取得了新進展。2006年以前我校社科基金項目的研究領域都集中在應用經濟學、法學和社會學,而今年獲批的三個研究項目的研究領域,拓展到新聞學、政治學,至此,我校社科基金項目的研究學科達到5個,立項學科取得了新的進展。
青年項目立項取得新突破。據科技處統計,今年有26位教師申報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老中青結構合理,其中申報青年項目的有9項,獲準立項1項。這是我校第一次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實現了青年項目立項的新突破。
校長石慶華教授高興地告訴記者,我校是一所以農為主的大學,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基礎還比較薄弱,今年能一舉申報到三個國家級課題,非常不容易,總結經驗有三條:一是學校高度重視人文社科建設;二是積極主動做好了申報工作;三是選題緊密結合了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