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大新聞
農大新聞
遏制艾滋 從我做起
發布時間:2009-05-12 點擊:
李蓉博士來校宣講艾滋病防控知識
本報訊(小天 曹廣添)“遏制艾滋,從我做起”。12月1日下午,辦公樓一樓報告廳座無虛席,省微生物學會副秘書長李蓉博士來校宣講艾滋病防控知識,國土、動科、生工三個學院的師生300余人聆聽了講座。
李蓉博士的講解深入淺出,結合了大量的圖片與事例。她從歷年來全球抵抗“艾滋病日”的主題談起,介紹了防艾國際性標志“紅絲帶”的來歷,接著向大家講述了當今世界、我國的艾滋病發生的主要區域、形成原因、蔓延趨勢;艾滋病發病的臨床表現、五大發展階段;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與預防措施以及“中國民間防艾第一人”高耀潔、我國唯一一個有勇氣公開承認自己患有艾滋病的女孩朱力亞的事跡。
艾滋病臨床表現出五個階段,在二至四周的第一階段,只會產生感冒、發燒等癥狀,但并不能直接被檢測出患者帶有艾滋病毒,進入四至八周的第二階段,就可以被直接檢測出感染了艾滋病毒。接下來的階段會陸續出現鵝口瘡、免疫系統崩潰、直至死亡。人們通常會對艾滋病病毒,也就是俗稱的HIV病毒的傳播途徑產生誤解,其實與病毒感染者一般的身體接觸,如握手、接吻、進餐、蚊蟲叮咬等不會感染病毒。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為血液傳播、性途徑、母嬰傳播。當前性途徑傳播呈上升趨勢,血液傳播正在緩慢下降。中國目前主要發病人群年齡集中在20——29歲,占感染總數的58%。李蓉博士呼吁廣大青年學生應正視艾滋病,端正價值觀、戀愛觀、樹立防范意識,尊重艾滋患者,關心幫助艾滋患者,努力向周圍的人宣傳艾滋病的防治科普知識。
一個半小時的講座,同學們聽得認真、記得仔細,說道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微生物知識時,不少同學還與老師互動討論。聽完講座后不少同學都自覺佩帶上紅絲帶。動科學院的一位同學表示,以前對艾滋病的了解真是一知半解、誤解很多,聽了今天的講座終于清楚了。省微生物學會工作人員還給每位學生發放了艾滋病知識調查問卷和科普材料。本次講座由省微生物學會主辦,國土學院、動科學院、生工學院共同承辦。省科協學會部梁純平部長,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省微生物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高勇生教授、省微生物學會理事長涂國全教授等同志也聆聽了講座。
作者: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