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陳家興)4月22日上午,由江西省國土資源廳主辦,江西省地質學會和南昌市國土資源局共同承辦的第39個“世界地球日”和中國國際地球年大型紀念活動在人民公園廣場隆重舉行。來自市國土資源局局屬各單位以及我校國土資源與環境學院、江西師大、江西理工大學等高校共計800余人參加了此次紀念活動。
今年是第39個“世界地球日”,其活動主題是“認識地球,和諧發展”。 眾所周知,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規模的擴大,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氣污染在逐年增加,全球氣候不斷變暖;臭氧層被嚴重耗損與破壞;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及生態系統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很多物種在逐漸滅絕;有“綠色屏障”之稱的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成沙漠等等。所有這一切都在向人類發出警示,人類在破壞地球的同時,也在毀滅著自己。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尊重地球就是尊重生命,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活動過程當中,廣大同學通過觀看宣傳圖片和現場咨詢等形式,深刻認識到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所面臨的種種危機,也更加明確了身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紛紛表示,一定要利用好大學校園知識和人才資源集中的優勢,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通過各種環保實踐活動來喚起和帶動更多的人去認識地球、尊重地球、保護地球和善待地球。“地球日”作為一種標志,在一年中的某一天提醒人們記得,這個地球已經很脆弱。只有每一個人都能發自真心的關愛她、呵護她,都愿為保護地球而共同努力,我們的家園才會有希望,我們的明天才會更美好。
據悉,此次活動宣傳圖片將于4月24—27日在我校文化廣場展出。
知識鏈接:地球日的來歷
世界地球日起源于美國。1969年,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提議在全國各校園內舉辦有關環境問題的講習會。當時25歲的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就將尼爾森的提議變成了一個在全美各地展開大規模社區性活動的具體構想,并得到了很多青年學生的熱烈支持。為錯開期末考試,尼爾森提議以次年的4月22日作為“地球日”在全美開展環保活動。
1970年的首次“地球日”活動聲勢浩大,美國各地約2000萬人參加,被譽為美國二戰以來最大的社會活動。美國國會當天被迫休會,大部分議員也只好去參加各項活動和集會。紐約市長分別下令繁華的曼哈頓的第五大道不得行使任何車輛,任由數十萬群眾在這里集會,呼吁人們創造一個清潔、簡單、和平的生活環境。這次活動標志著美國環保運動的崛起,并促使美國政府采取了一些治理環境污染的措施。但是,美國的環保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與此同時,環境污染趨于國際化。由于工業發展失調和人口膨脹的因素,人類面臨著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和地球生態危機。如大氣層臭氧減少、全球氣溫升高、熱帶雨林聚減、海洋嚴重污染等,這些問題需要各國共同行動起來加以解決。因此,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又組織一次大型活動,共有140個國家的兩億多人同時在各地舉行了多種多樣的紀念活動,這次行動把重點放在了全球整體環境的改善上。它使人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地球環境質量的急劇下降成為直接威脅人類生存的世界性問題。這項活動得到了聯合國的首肯。其后,每年的4月22日就被定為“世界地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