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姜文)進賢縣溫圳鎮楊溪村,田野一派豐收的景象。
10月24日,江西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在這里對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項目“長江中游南部(江西)雙季稻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晚稻核心示范區進行了現場測產驗收。結果顯示,示范方種植的由我校提供技術依托的 “淦鑫688”水稻畝產分別為:超高產攻關田611·2公斤、核心示范區565·3公斤。
該項目系“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重大項目的專題之一,由我校和江西省農業科學院、江西省糧油作物局等科研、教學和推廣單位以及南昌、余干、進賢等20多個縣(市、區)的科技和農業部門共同承擔。項目組在“十五”研究基礎上,集成了“鄱陽湖平原雙季稻高產標準化生產技術”、“吉泰盆地雙季稻輕簡栽培標準化技術”、“雙季稻綠色稻米標準化持續生產技術”等三大技術體系,在三個有代表性的區域進行示范推廣。“十一五”以來,通過項目的實施,已建立超高產試驗田50畝,核心試驗區一萬余畝,技術示范區100余萬畝,技術輻射區1000余萬畝,累計推廣面積3500余萬畝。
項目實施期間,當地農民在我校科研人員的指導下,分別進行了化肥施用量、施用比例、水稻品種比較、不同栽插密度等栽培技術的實驗。
專家組認為,項目區水稻布局集中連片,大面積生長平衡,田間無明顯病蟲為害,后期落色好。南昌、進賢縣雙季稻超高產攻關田畝產分別達到1287.1公斤和1275.82公斤,提前實現“十一五”結束時畝產1250公斤的目標。南昌縣的廣福、向塘、進賢縣的溫圳和余干縣的康山核心試驗區雙季稻畝產分別達到1165.6公斤、1094.5公斤、1173.97公斤和1228.7公斤,也提前實現“十一五”結束時畝產1075公斤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