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壘筑牢在一線、黨徽閃耀在基層。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江西農業大學廣大黨員干部積極發揮表率作用,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讓黨旗“這抹紅”在基層一線格外耀眼。
“為人民服務不是空話”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基礎學科支部書記胡殿明教授帶領團隊成員,利用自己大部分的業余時間,不計報酬、不辭辛勞,深入全省100余個縣市義務服務,進行菌菇技術指導200多次,舉辦技術培訓班20余次,培訓菇農和技術人員1000多人次,直接受益菇農1000余戶。
“為人民服務可不是一句空話!”吉安市吉水縣鉛坊畬族坑背村,地處偏僻,經過胡殿明和團隊的不懈努力,當地建起了較大規模的食用菌生產基地,20多戶貧困戶全部脫貧,戶均年增收5000多元。
今年3月,國土學院正式將黨支部建在了井岡蜜柚科技小院,通過“黨建+科技小院”黨建品牌工程建設,探索出“1+3+N”的黨建創新模式,引領師生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為服務地方產業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小院的師生帶著新知識來了,為我解決很多問題。”井岡山農業科技園蜜柚技術園師傅袁帥欣喜地感受到變化。自科技小院黨支部成立,農大的黨員師生們與井岡山國家農業科技園黨支部聯合開展黨史宣講活動,支部成員赴遂川為農民舉辦技術培訓會,線上線下指導解決蜜柚農戶們整形修剪技術、農藥選擇、茶葉生產、水稻合理施肥等各類問題。
愛心接力溫暖不斷線
“改造后的無障礙宿舍充分考慮了我的身體狀況,單獨給我開設了側門,可以讓我方便進出宿舍?!被瘜W與材料學院2021級學生張安康,由于患有先天性脊椎瘤,行動不便,學院黨委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與后勤部門聯系,換寢室、改床位和衛生間、修防滑坡、開側門……用最短時間,將普通宿舍改造為無障礙宿舍,極大地方便了張安康出行和生活。
困難讓生活掉線,但師生黨員的愛心接力讓溫情不斷線。人文學院陳星霖同學不慎右腿髕骨脫位,師生黨員第一時間送去問候,輪流照顧她的生活,整理課堂筆記送到寢室,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上都帶給她溫暖。外國語學院江官患有血小板減少突發性紫癜,全身置換血漿7次,學院黨委組織師生黨員眾籌捐款,錄制祝福視頻,讓江官感動不已。
據不完全統計,學校教職工開展“慈善一日捐”活動,累計捐款255018元,參與人數超2000余人。
師生難題“碼”上辦
軟件學院2019級學生劉婭正為選擇考研還是就業而發愁,她將自己的煩惱反映到學院的“碼上下單”平臺上,很快就有了回復。后臺的黨員師生第一時間為她進行解答,詳細分析當下考研和就業的形勢,及時為她提供考研或是就業方向上的指導。最后,劉婭決定去考公務員。
黨史教育開展以來,軟件學院根據專業特色,開發小程序“碼上下單”,以“群眾下單、黨員接單”的形式,解決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電腦維修、寢室報修、學生證補辦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和需求。“碼”上需求,馬上辦理,切實為師生搭建實實在在的服務平臺,破解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雙十一’火爆的不僅是電商平臺,還有我們開發的‘碼上下單’平臺”。學生黨員陳旭正將后臺收到的“訂單”進行梳理分類,“考研期間提出的一些問題,會給考研互助崗進行解決;同學們的學生證丟失,就交給跑腿代辦崗進行解決?!蹦壳?,該平臺已累計接單120多次,有效發揮了黨員服務群眾的先鋒模范作用。
報道:宣傳部 王詩慧 審核:高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