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寫‘七三O’指示信,周總理親自題寫校名,向洼洲荒地要糧,建設林場籌集經費辦學……沒想到學校曾經發生了這么多感人的故事!”來自人文院法學2001的燕冰瑩閱讀了《校史中的紅色故事》系列專欄之后,動情地說道。
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是江西農業大學的前身之一,共大辦學過程中積累沉淀了豐富、厚重紅色資源。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共大歷史中的紅色資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學校著力把共大的紅色資源融入師生黨史學習教育中,讓師生在看、聽、思、悟、行中感受紅色資源的魅力,努力做到讓身邊的紅色資源潤物無聲、潤物化人!
據檔案館副館長劉慶言介紹,為了讓師生更好了解學校的歷史,特別是共大時期的辦學歷史,學校組織專家學者梳理校史文件,整理形成了40余篇《校史中的紅色故事》。“這些校史中的紅色故事,包括了8萬余文字、80余張圖片,見證了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的發展歷程、領導對共大的關心關懷、共大師生創業創新等難忘往事。”這批珍貴的歷史資料,記錄了昨天共大師生艱苦奮斗的歲月,激發了今日農大人愛校榮校、愛黨愛國的信心信念!

面向新生及新入職教師,舉辦校史校情專場報告會,講述校史故事,是學校多年以來一直保留的傳統。在今年的新生入學教育中,學校舉辦了校情校史教育“云端”報告會。線上線下相結合,主會場、分會場同時進行,全校5200余名本科新生共同聆聽退休老教師王錦祥老師的校史專題講座。百余年的校史往事、六個階段的奮斗足跡、優秀校友興農報國的感人事跡,王老師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同學們要用好紅色資源,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刻苦學習、掌握本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王老師深情寄語大一新生們!

閱讀一段段文字、瀏覽一張張圖片、觀看一件件實物,在校史館,來自林學院的城規2101班周曉鈺,和校史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成立后的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處于探索時期,學生半工半讀,自己創造條件學習,生動體現了共大師生們不畏艱苦的奮斗精神。”像周曉鈺一樣,無數的江農學子,正在從共大歷史中不斷汲取精神營養,使之成為激勵自我成長的精神動力!

“共大精神是在貫徹毛澤東教育思想、探索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解決辦學實際困難和矛盾的過程中孕育生成的。”校黨委宣傳部長賀一松結合七一精神學習宣講,和師生們分享了共大精神的學習體會。為了推動共大精神成為傳承紅色文化、夯實立德樹人根基的力量源泉,學校成立共大精神研究團隊,圍繞著共大精神的生成背景、基本內涵、時代價值進行深入研究和討論,形成了初步研究成果。研究團隊的專家們,還走進各基層黨組織、師生群體中,宣講交流共大精神的學習體會。
據介紹,學校還將于明年3月份舉辦共大精神研討會,面向全國征集共大精神的研究成果,推進共大精神的闡釋和解讀。
報道:宣傳部 袁甲 審核:高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