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不可一日無防。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我們要加強全民國防教育,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強大力量。”近年來,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國防教育工作,堅持把國防教育作為引領學生思想發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抓手,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不斷探索創新國防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了“以增強和鞏固大學生國防意識為目標,以軍訓工作、軍事理論教學、征兵工作為平臺,以學生社團為抓手”的“四色”國防教育體系。

與軍訓融合,注重耕耘國防底色
大學生軍訓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習近平強軍思想、培養高素質后備兵源和提高國防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每年新生入學,學校組織14天的軍訓,實行全封閉性訓練、半軍事化管理,積極培育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國防意識和軍事素質,培養學生的堅韌意志和綜合能力。
自2013年以來,學校組建、培養了高質量的學生教官隊,實現軍訓教官隊自產、自訓、自用,成為我校深入開展國防教育的新模式、新探索。組建隊伍8年來,共訓練學生4萬余人。學校在保持基本隊列、軍事技能、軍歌教學、內務整理等常規軍訓活動的基礎上,還新增了愛國歌曲大合唱、心臟復蘇培訓、消防演練等實操內容,將軍訓與黨史學習教育、慶祝建黨100周年活動相結合。今年,利用我校傳統、優勢體育項目定向運動特色,首創“軍事定向”進軍訓活動。身著迷彩綠,軍事初體驗,人生新起航,通過軍訓激發學生們愛國強軍的政治熱情。
與教學融合,聚力播種國防成色
軍事理論課是培養大學生國防意識、提升國防觀念的重要舉措。學校認真開設軍事理論課程,將國防教育貫穿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自2002年以來,學校堅持把學生軍訓教育列入教學計劃,由軍事理論學習和軍事技能訓練兩部分組成,納入大一新生必修課,其中軍事理論課程36學時,記2學分。2015年,軍事理論課引入慕課,拓展教學思維,逐漸形成課堂教學、慕課、微信及微博平臺、戶外素質拓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訪調研等五位一體的“互聯網+”教學模式。此外還開設選修課《世界戰爭概要》《野外生存》。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教育,打破了國防教育時空限制,學生掌握國防知識更加全面,在學生心中播下崇軍尚武的種子,收獲精彩絢麗的人數,有效提升愛國主義教育質效。
與社團融合,突出培育國防亮色
豐富國防教育載體,組建江西農業大學國旗儀仗大隊、江西農業大學大學生軍樂團2支半軍事化管理的學生社團。國旗儀仗大隊承擔每周升旗、新生軍訓、學校大型活動安保等任務。國旗儀仗隊全年訓練,成為校園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每年會從大一新生生中選拔出信念堅定,有理想、有抱負,同時又具備一定隊列素質基礎的同學進行定期訓練,繼而發展成為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隊伍。武裝部堅持指導學生社團定期開展國防時事討論、軍事知識競賽、軍體拳表演賽等活動,吸引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參與其中。同時抓住重要時間節點,舉行國防教育活動,將每周一設為“國防教育活動日”,舉行升國旗愛國主義教育。大學生軍樂團主要參加各類重大演出、禮儀活動,并于2006年獲批為預備役部隊。練一身好身板、學一身好本事,既能守護大好河山,也有邁進詩和遠方。2021年,國旗班隊員共有3人應征入伍成功。

與征兵融合,增進踐行國防本色
征兵工作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一項根本性、基礎性的重要工程,關系國家安全和穩定的大局。學校成立征兵工作領導小組,學校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分管領導親自抓落實,協調各職能單位通力協作;加強與駐地兵役部門聯系,密切配合,協調聯動,積極爭取更多的幫助和支持;設置“兵役服務站”,對應征入伍學生網上報名、政策咨詢、疑問解答、身體初檢、政治審查、學籍保留、學費補償代償和檔案提調等工作,實行專人抓、專人管,實現征兵“一站式”服務;注重整合宣傳資源,廣泛開展國防教育、愛國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教育,實現國防教育進課堂、進宿舍、進社團,在全校形成支持國防建設和重視征兵工作的良好氛圍。定期舉辦“攜筆從戎、綻放青春”征兵宣傳啟動儀式、邀請省征兵宣講團進校宣講、組織觀看征兵宣傳片、開展征兵政策業務培訓等系列活動,征兵效果顯著。我校大學生應征入伍人數由2018年的13人,到2021年達到70人,增幅高達438.36%;近4年累計為部隊輸送了235名優秀高素質兵員,其中2020年征兵完成率高達173.68%。

供稿:蔡火鳳 審核:席艷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