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學校嚴格按照中央及省委的要求部署,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全校處級以上領導干部講黨課181次、170個黨支部認真開展專題組織生活會、完成各類專題學習1616次;組建“博士宣講團”“青年講師團”“五老宣講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生宣講團”,深入全校開展宣講199場,覆蓋師生4萬多人次。校領導帶頭領銜、推進13項關系師生切身利益、學校事業發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項目,帶動二級黨組織和機關黨支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345項,校級層面項目辦結率達100%,二級單位項目辦結率達99.4%。我校相關經驗做法在中央黨史學習教育簡報刊發2次,省委黨史學習教育簡報和全省教育系統黨史學習教育簡報上刊發14次,在全省教育系統“我為群眾辦實事”成果展示欄展示2次,持續受到新華網、學習強國等中央主流媒體報道20余次、《江西日報》等省級媒體報道325次。
2.多種形式慶祝建黨百年
學校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精心組織全校師生黨員、教職員工通過電視、互聯網等渠道收聽收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盛況直播。隆重召開慶祝建黨100周年暨“兩優一先”表彰大會,校領導為“兩優一先”代表頒獎,校黨委書記黃路生院士、校長趙小敏為“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獲得者代表頒發紀念章。七一期間,校領導分別為師生黨員上黨史學習教育專題黨課、看望慰問老黨員、困難黨員、英烈家屬代表,學校還舉辦教職工合唱比賽、紅色文化作品展、紅色家書誦讀比賽等多種慶祝活動。
3.一批原創性科研成果
黃路生院士領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系列重大科研成果。2月17日,黃路生院士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發表重大科研成果,提供了目前為止規模最為宏大的豬腸道微生物基因集和基于宏基因組組裝的微生物基因組。8月3日,黃路生院士團隊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單位合作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IF=16.24)發表題為“Human-mediated admixture and selection shape the diversity on the modern swine (Sus scrofa) Y chromosomes”的研究論文,系統闡述了人類介導的滲入和選擇塑造現代家豬Y染色體的多樣性以及從父系遺傳角度揭示豬的演化歷史。
此外,我校在乙腦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研究、植物黃酮類化合物的抗菌研究、毛花獼猴桃雄性資源農藝性狀相關基因研究、武夷山大型真菌多樣性研究、藍冠噪鹛保護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4.多項國家級和省級榮譽
副校長、教育部作物生理生態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主任賀浩華教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第六屆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榮譽稱號。我校離退休教師杜天真教授、工會桂華菊同志、新農村發展研究院朱述斌教授、國土資源與環境學院2019級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袁剛同學,分別獲得“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工會工作者”、“三農科技服務金橋獎”優秀個人獎、全國“優秀共青團員”榮譽稱號,謝川川、朱偉兩位同學榮獲2020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
此外,學校還獲評為全國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優秀等次高校項目辦”, 校關工委榮獲“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稱號,選送的心理情景劇《雙面鏡》獲得第四屆全國高校心理情景劇大賽一等獎,軍樂團參賽曲目《古代英雄傳說》榮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藝術表演類節目二等獎。
5.黨建“三化”暨“金扁擔”黨建品牌創建
校黨委堅持以四個方面定標準、六個方面立規范、創建品牌促發展,創建“金扁擔”黨建品牌,堅持“一根扁擔挑兩頭”,一頭挑起立德樹人初心,一頭挑起強農興農使命,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和推動事業高質量發展。黨建“三化”暨“金扁擔”黨建品牌創建工作得到省委組織部充分肯定,全省高校基層黨建“三化”建設觀摩推進會在我校召開,包括省委組織部、省委教育工委領導、全省高校領導、各地市組織部領導等共計128人參會觀摩學校基層黨建“三化”建設成效。
6.助力鄉村振興
學校參與組建江西省鄉村振興科技聯盟,與瑞金市簽署科技戰略合作協議、獲批與資溪縣共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深化校地合作,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19個科技小院,圍繞生豬、水稻、 蜜蜂、蜜橘、白蓮、紅茶、蝦蟹等產業,緊盯農業生產一線的技術難題問題,進行“釘釘子”式的技術服務。科技特派團、專家博士團隊、社會實踐團隊,把科技培訓、技術服務、政策理論、法律知識送到鄉村,在農民家門口、生產一線授知識、傳技術、解難題。
7.共大精神
學校在116年的辦學歷史中,經受過民族的危難和戰爭的洗禮,經歷過激情的歲月和改革的熱潮。這其中,由中共江西省委根據毛澤東教育思想創辦的共產主義勞動大學,辦學22年,開創了新中國教育史上具有典型意義的教育模式,形成了具有鮮明精神特質、深遠歷史意義和重要時代價值的共大精神。理想堅定、知行合一;艱苦創業、求實創新;崇尚勞動、自力更生;面向基層、服務“三農”,這些都是共大精神的具體體現。歷經歲月洗練和沉淀的共大精神,已匯入江農師生的精神血脈,學校將進一步通過學術研討、網絡宣傳、校情校史教育等途徑,加強對共大精神內涵及實質的研究,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充分發揮好、傳播好共大精神的時代價值。
8.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建設
按照成體系、建團隊、重實效的要求,繼續打造的思政金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課程,為大學生們帶來深刻、生動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詮釋和解讀。可聽可感可學可做的授課形式,深受同學們的歡迎。
積極推動課程思政建設,《英語話農史》課程入選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趙小敏教師團隊的《土壤遙感技術》和曾研華教師團隊的《作物高產理論與實踐專題》2門課程入選首批江西高校研究生“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立項建設30門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匯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案例精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案例》,推動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堂教學,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9.校友李勁松、周衛當選為兩院院士
在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中,我校杰出校友、89級畜牧李勁松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83級農學周衛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截止目前,我校歷史上共產生了13名院士。
李勁松,1971年10月出生,1993年畢業于我校畜牧獸醫系,獲農學學士學位,現為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周衛,1966年8月出生,1987年畢業于我校農學系,1990年獲江西農業大學土壤學專業碩士學位。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肥料研究所副所長。
10.82歲老教授杜天真捐資百萬成立教育基金
6月19日,已屆82歲高齡的原副校長、林學家、林業教育家杜天真教授個人捐資110萬元,設立“杜天真林業教育基金”,用于獎勵江西農業大學林學院和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林業類專業師生,以激勵師生們投身林業事業。杜天真教授捐資助學的事跡,受到中國教育報、學習強國、江西衛視、江西日報、《江西教育》期刊、大江網等主流媒體的全面報道,在社會上產生較大影響。
報道:宣傳部 袁甲 審核:高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