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同學們,請大家排好隊,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離,做好個人防護。”聽到這熟悉的小喇叭聲音,在學校各個核酸檢測點,師生們早已默默地排好隊,等候核酸檢測,經過這么多輪的核酸篩查,醫護人員與是師生已配合得十分默契熟練,而這份默契與熟練背后,離不開默默付出的江農青年志愿者。
黨旗所指,團旗所向
3月17日中午,一則《致江農青年的倡議書》在江農師生的朋友圈廣為流傳。校團委號召江農青年遵守校園防疫規定,爭做疫情防控的踐行者;彰顯青年使命擔當,爭做大家健康的守護者;宣傳科學防疫知識,爭做自律防疫的示范者,全力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倡議書得到了積極響應。
“經管學院已招募‘疫戰到底’教師先鋒隊、‘黨旗所向’學生黨員先鋒隊、‘全心服務’青年團員先鋒隊、‘忘我奉獻’志愿者先鋒隊四支志愿者隊伍,師生志愿者共850人可立即投入參與志愿服務!”經管學院團委書記袁穎芳在群里接力。
“研究生團委已經面向全校在校研究生招募校園防控志愿者。目前已經報名200多人。如需要,可以聽從安排參與志愿服務!”研究生院團委書記譚會樂在群里接力。
防疫青年志愿者招募群人數100人、200人、500人……1000人上限的群很快就滿了!正是一個個小小的“我”,才構成了一個強大的“我們”。江農青年用默默地行動支持,讓大家攜手共進,共同抗疫。
他們亮起“青春旗幟”
一聲聲“我報名,讓我上”,一個個尚年輕、卻堅定的身影,一支支聚集快、青春紅的青年志愿服務隊,匯聚成攜手同心的磅礴力量。疫情發生后,第一時間組織青年志愿服務隊,調動校學生會、志愿者協會、學生社團等各方力量,有力有序投入到防控志愿服務工作。
“00后”所言鏗鏘:“我們年輕人不上,誰上?”“疫情不退,我們不散”。在17日下午四點,校團委發布召集志愿者消息,志愿者群中,請戰信息匯成一條“長龍”。來自各個學院的本科生、碩士生志愿者積極響應從發出號召到部署,再到集結完畢,僅用了半個小時。穿上紅馬甲,戴上紅袖章,哪里需要就出現在哪里,他們在寒風中堅守,不知疲倦地為大家掃碼錄入信息,用腳步丈量初心,用行動詮釋大愛,卻總是這么低調,只會說一句“這是我們該做的。”截止到3月21日,我校團委已組織青年志愿者1100人次到學校各抗疫一線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
#找尋“不想污染房間”的白衣人#
3月17日,在東區核酸檢測點,在場所有人都被醫護人員的話深深感動。由于試劑緊張,幾位醫護人員只能在現場等待。當晚氣溫驟降10度,東區管委會主任高鵬發現后,讓在樓梯間依偎取暖的醫護人員到暖氣的屋子休息,她們卻說:“同學們都在外面冒著寒風等,我們在室內已經好很多了。”因為害怕污染房間,她們一直都待在樓梯間,足足四個小時。直到完成學校東區所有核酸檢測,又馬不停蹄地趕到學校本部進行支援。
“不知道你們長什么樣?也不知道你們是誰?不知道你們來自哪個醫院?待到疫情退散,誠邀你們來校賞花!”在校團委倡導下,團員青年自發地開始在微博、朋友圈、QQ空間找尋“不想污染房間”的白衣人。找尋最美醫護人員活動既是江農青年的暖心之舉,感謝醫護人員的辛勤付出,同時也是對在校青年大學生一次難得的感恩教育。截至撰稿前,江西省電視臺、南昌市電視臺、江西日報社等媒體均已轉發該尋求消息并找到了最美白衣天使,該圖片新聞還登陸教育部官方“微言教育”公眾號新聞。
供稿:校團委 廖鎮宇 審核:賀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