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余人次,先后參與學校校園卡口、核酸檢測、學工輔導員等多個志愿服務工作。自南昌突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一批批農大師生,堅守在志愿服務的各個工作崗位,用自己的點滴行動,描繪出一道美麗的志愿服務風景線!
刷屏“搶”崗,誰也不愿落下
“這拼的是網速和‘手速’呀!”“一分鐘不到,一個執勤的崗位都沒有了!”“征集志愿者的時候,要明確規定每人限填一次執勤崗位!”“已經完成值守八次了,這次控制了一下,秒了三個!”4月17日至4月30日,卡口值守志愿征集在線文檔編輯結束后,不少老師在群里“吐槽”!
294個卡口執勤崗位,一分鐘之內全部被搶光,這是學校卡口志愿者微信群發生的一幕!
“超員完成了接龍,各位老師太給力了!”4月15日晚,大學生發展中心核酸檢測點需要8名志愿者參與第二天的現場秩序維護的消息一經發布,短短幾分鐘之內,10名教師報名參加了這項工作。
“再次延續志愿服務‘搶’的風景!”不少老師由衷感慨!
每次志愿崗位征集的時間,也是志愿者最為關注的時候,稍不留神,眼前的服務崗位就可能已經被其他的老師預定完成!在4月17日至4月30日卡口值守志愿征集中,“搶”到兩次執勤機會的許蘭嬌老師說:“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學校疫情防控工作,既是一份榮譽,也是一份職責!”
守護家園,傳遞共同信念
資產與實驗室管理處的張佳佳老師,報名參加了21次各類志愿服務。從2009年入學到現在,張佳佳已經在農大學習、工作、生活了14年,“農大就是我的第二故鄉,能為校園疫情防控做點事,就感覺在給自己的家里做事,守好校門就是守好自己的家門!”
守好校門就是守好自己的家門,這是很多志愿者共同的心聲。從四月初開始,每天都需要蹲試驗田進行綠肥取樣、翻地、整地、甜玉米播種等工作的楊文亭老師,也報名參加了卡口執勤工作。對他來講,在志愿執勤中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每一位參加志愿服務的老師,都覺得自己與學校是同呼吸、共命運的。“只有校園疫情防控做好了,我們才能有安全的學習生活工作環境!”
化材學院輔導員彭玉萌老師,住在學校外環的板栗園,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他選擇住進學校內環,在校友樓一住就是半個多月。彭老師表示,作為一名農大人,有責任去守好門、站好崗、盡好責,守護我們共同的美麗校園。在卡口志愿執勤需要起早貪黑,有時候需要重復一句話、一個動作無數次,每一次的工作任務都是一站五六個小時,甚至更久,但在科技園莫秀華老師的眼里,能夠參與到守護校園的行動就是一件讓人感到幸福和自豪的事情。
“這一次,我和醫務工作者并肩作戰,守護江農!”剛剛結束第十輪核酸檢測信息錄入工作的張稱心老師說道。本次疫情暴發以后,張稱心先后參加了卡口站崗、核酸檢測現場秩序維護、核酸檢測信息錄入等工作。在她看來,從“志愿紅”到“醫護白”,不變的信念是守護共同的家園!
互助支持,讓志愿服務更有力量
“我有時間”“我能參加”“換成我上”……一些老師臨時有事,不能按時參加志愿服務工作需要調崗的消息發布出去之后,立即收到了其他志愿者頂崗的回復。這一聲聲回復的背后,是志愿者們團結一心、共同奮斗的寫照。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志愿者相互之間的鼓勵、支持,讓大家印象十分深刻。
“在執勤中聽到的一句句‘加油’‘謝謝’,讓我覺得農大大家庭的團結和友愛。”參加過240八茅嶺卡口晚班志愿服務的鄭瑞強老師認為,正是大家彼此之間的相互幫助、相互支持,讓志愿者隊伍更有力量。
“長時間穿著防護服,會有一點難受,但是聽到一聲聲‘謝謝’‘辛苦了’,瞬間會覺得溫暖感動、精神抖擻!”保育院熊梅玲老師,談到了自己在核酸檢測現場化身大白的感受!正是彼此之間的支持、鼓勵,讓疫情期間的校園更加顯得有溫度和熱度!
“只有親身參與其中了,才能真正體會到工作的不易和艱辛!”人文學院丁穎老師說道。執勤過程中,偶爾會遇到不理解、不遵守學校疫情管理規定的行為。這時候,志愿者之間的關懷和慰問會第一時間送到。“你們是學校的英雄”“我們都在身后支持你”各種加油鼓勁的話語瞬間在志愿者群刷屏。志愿者之間相互支持和鼓勁,讓大家覺得自己身處一個團結友愛的團隊中!
供稿:宣傳部 袁甲 審核:高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