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情、搶農時、備春耕,江西農業大學依托科技創新平臺、人才、科技等資源優勢,把脈問診,精準開良方助力春耕。
專家服務“不打烊” 科技賦能穩春耕
“我們上高水稻科技小院長期駐扎在上高縣泗溪鎮曾家村,指導農民春耕備耕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江西農業大學博士研究生熊若愚在田間參看試驗田情況時候說道。今年春耕,學校充分發揮科技小院“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零費用”的優勢,一批批農業領域專家學者和博士生、碩士生來長期駐扎村里,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開展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隨時解決農戶種植、養殖的問題。
曾家村在科技小院師生的指導下全村春耕備耕“統一動作”,根據村里的需要量進行秧苗統一浸種、統一放在催芽機、統一采用基質育秧、統一水稻移栽。這樣整齊劃一的動作,有效保證春耕時間的準確性、合理性和足夠移栽秧苗數量,減少因操作不當導致秧苗死亡等問題,為保產增收提供保障。
春季也是井岡蜜柚果樹生長發育的關鍵時間,關乎全年的產量。自2月中旬以來,井岡蜜柚科技小院的師生們進駐生產一線,指導果農農修剪施肥、農病蟲害防治、安全科學使用農藥等工作,助力春耕備耕。

農機助力"云上行" 田間忙碌戰春耕
“劉老師,50畝水稻7個小時不到就完成播種了!”日前,廣福鎮譚崗村種植大戶余新華通過微信視頻,和江西農業大學工學院劉木華教授交流機械化穴直播生產技術。
劉木華教授團隊結合目前的防疫要求,以“線上溝通”方式走進田間地頭,幫助種植戶進行早稻機械化穴直播生產技術的“體檢”和“把脈”。同時,團隊與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種植業技術推廣應用處“云”上合作,制定了2022年早稻機械化穴直播生產技術示范方案,為都昌、吉水、南昌、吉安、修水等新型經營主體100余人次開展線上觀摩培訓與示范應用?!半m然農大教授人沒到,但技術和自主研發的先進機具都到了,春耕踏實多了?!庇嘈氯A說道。
據悉,機械化穴直播生產技術具備的簡化農藝、節省用工、減輕勞動強度、增強抗倒伏能力、提高生產效率等優勢,提升直播水稻抵抗風險能力,今年早稻示范應用1000余畝,預計間接節本增效100元/畝以上,為農戶增產增收起到重要作用。

端穩“中國飯碗” 江農智慧保春耕
受疫情影響,新建縣今年的春耕備耕提出不小的挑戰。但江西農業大學水稻育種團隊邊建民教授一點也不擔憂,“新建區樂化鎮去年用了我們水稻新品種‘華晶’,是可以留種的,今年的種源應該沒有問題”。
學校水稻育種團隊從去年開始,為樂化鎮免費提供水稻新品種“華晶”,一舉解決了水稻品種持續地產等問題,由原來的每畝450公斤左右到每畝650公斤以上,徹底解決了農戶多年來水稻種植產量低、效益差的情況?!八旧a全程跟蹤指導,從播種移栽、到田間種植肥水管理,再到后期收獲再生,江農的教授們全程指導”,農戶萬小平說道,他對今年水稻的產量信心滿滿。
2022年春耕前,江農的教授們又繼續在新建區鐵河鄉、松湖鎮、生米鎮、厚田鄉,九江地區、贛州等地進行調研,結合當地生產需求,推薦優質高產的新品種,保障江西早稻生產,為疫情下的水稻豐產豐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種子大收獲,2002年以來,江西農業大學水稻育種團隊育成水稻品種70多個,其中國家審定品種6個,4個品種獲農業部超級稻認定,8個品種獲植物新品種權保護,選育的項目品種和技術在江西、湖南、湖北等省累計推廣1.2億余畝,新增稻谷120億余斤,新增社會經濟效益140億余元。
報道:王詩慧 審核:高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