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退,我們不休!從3月17日起,整整兩個月的校園封閉管理,我校兩校區近3萬名師生及家屬在校園內環、外環的衣食住行秩序井然,一方平安背后有一群“后勤人”不分晝夜戰斗在“疫”線的各個崗位,為學校師生提供安全、安穩、安定的后勤保障服務。
“學生生活有我們,安心”
封閉校園,如何讓2萬學生吃好飯,成為后勤集團的一場必贏的“硬仗”,而硬仗就要硬措施。
為保障食堂源頭的安全,學校第一時間對食堂全體工作人員實行全封閉管理;為確保物資的安全,物資統一卸貨至南門消殺點,車輛及配送人員離開后再次對貨物采取集中消殺,最后由食堂工作人員將安全的物資接駁進校園,整個過程校外人員與校內人員無接觸、無交流,真正實現了“零接觸”配送;為提高食堂的安全質量,食品安全監督員每日蹲點各自監管食堂,方便同學們在就餐中遇到問題迅速找到中心監督人員;為用餐健康環保,學校為同學發放可循環使用的飯盒,減少一次性餐盒使用……通過這些“硬核”措施,江西農大師生餐桌“飯碗”保障無虞。
“因為疫情封校,同學們很多喜歡吃的都吃不到,我們就想做點他們喜歡吃的,這樣他們心情就好了!”餐飲服務監督管理中心主任任俊說道。第二天,食堂就多了同學們喜歡吃的花甲、小龍蝦、牛排等新品菜式。“學生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好,吃好還要有健康、有營養”。
同時,食堂還承擔全校核酸檢測點、隔離樓棟、醫院隔離人員及其他臨時性的供餐任務,完成了2.3萬人次送餐任務。
“校園安全有我們,放心”
一件外套穿三周“包漿”了是什么樣子?保衛處政保科任青達應該能告訴你。自3月16日學校實施校園管控以來,他和同事持續奮戰在抗疫一線,至今沒有回過家,連住宿都是借用同事的臨時宿舍。同樣沒有回家的還有治安秩序科的方成,他24小時隨叫隨到,兩個月幾乎沒有休息;東區保衛科的徐杰,腳傷未愈,忍著鉆心的疼堅持在抗“疫”現場;政保科的賀斌,風雨無阻的為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午、晚送餐;保衛處處長萬江文,每日要審核各單位入校報備信息,經常工作到凌晨……
從每天凌晨第一批物資車輛,到午夜時分最后一輛車離校,保衛處人員晝夜堅守,24小時堅守校門防線,嚴格做好進出校車輛和人員體溫檢測、卡碼查驗、進出登記。據不完全統計,保衛處人員校內、外環巡查近700余次,守護校園1500余個小時,他們始終堅守戰“疫”最前沿,全力以赴保平安。
“只有在防疫卡口和保衛處同事工作過,才知道他們有多辛苦”,黨員志愿者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齊海燕說道。防疫卡口進出校園事務具有突發性和特殊性,需要保衛處工作人員勸導,耐心作解釋,“有時候遇到蠻不講理的人員,我們絕不會妥協。因為我們守護的是全校師生的安全”,保衛處政保科楊文說道。
封校來,保衛處共勸返準備攀爬圍檔出入的90人次;批評教育違規攀爬圍墻者20余人,移交公安機關處置4人。
“學校環境有我們,舒心”
這天,校園建設處環境衛生科袁林生在240防疫卡口負責車輛消殺,早班的他已經連續工作近8個小時,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里已經被汗水打濕了一片,但他仍然一絲不茍的對進出校園的車輛進行消殺。雖然年近花甲,但當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他時,袁林生毫不猶豫的站了出來,“作為農大人,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由于江西農業大學校園占地面積較大,這給公共環境消殺工作帶來不小的挑戰。校建處環衛科工作人員全員到崗,克服自身困難,每天對學校340余個垃圾箱、2個壓縮站、公廁、5個防疫卡口點、家屬區、核酸檢測點及東區圖書館等重點區域進行兩到三次消殺,規定點位一個不能少,規范流程一步不能差,保證每一次消殺全覆蓋、無死角,常常剛完成一輪消殺,又到了下一輪的時間。“‘不得停’是我們工作比較貼切的形容”,環衛科科長熊勤打趣說道。
防疫管控期間,學校日產垃圾30余噸,校園建設處加大垃圾清運頻次,從原來的每日清運2次增加到每日3-4次,保證垃圾日產日清,筑牢校園安全防護屏障。
報道:王詩慧 審核:高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