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科技部、農業農村部、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加強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根據教育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推廣科技小院研究生培養模式助力鄉村人才振興的通知》要求,經研究生培養單位自愿申請,省級教育、農業農村行政部門和科協聯合推薦,專家咨詢,教育部、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協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建設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確定對63個單位的科技小院予以支持,我校申報的科技小院人才培養方案獲批入選,成為江西省首個經教育部、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協批準的科技小院研究生培養單位。
《通知》明確提出,教育部、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協三部門將進一步加大科技小院支持力度,對科技小院人才培養成效突出的研究生培養單位,在學科建設和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給予相應支持。科技小院人才培養質量將作為農業學位授權點及涉農學位授權點學科建設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
2019年,在中國科協的精心指導、省科協的大力支持及學校黨委、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學校依托現有平臺、人才、科技等資源優勢,圍繞江西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需求,積極組織、科學謀劃,先后分三批創建了井岡蜜柚、彭澤蝦蟹、上高水稻、安遠蜜蜂、廣昌白蓮、修水寧紅茶、贛州食用菌、奉新獼猴桃、南豐-新余蜜桔、袁州油茶、萬載龍牙百合、鉛山紅芽芋、泰和烏雞、吉安生豬、東鄉泥鰍、贛縣湖羊、上栗兔、貴溪紫山藥、南昌再生稻、永豐-樂平蔬菜、瑞昌芝麻、弋陽龜、資溪筍竹、全南中草藥、大余麻鴨、贛南臍橙、遂川肉鴿等30個科技小院,覆蓋全省11個設區市。創建的30個科技小院重點圍繞我省現代農業主導產業,針對產業發展中的共性關鍵技術問題,由專家教授帶領研究生常駐生產一線,與種植戶、養殖戶、企業和政府“零距離、零時差、零門檻”開展科學研究、技術指導、技術培訓、決策咨詢,走出了一條高校服務農業產業的新路子,探索了一種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的新模式,破解了科技服務產業“最后一公里”的老難題。僅2021年,第一、二批19個科技小院吸收研究生達120余人,累計入駐5640天,撰寫日志1929篇,參與十余個科研項目,開展了20余項調查研究,形成了27篇調研報告,為當地農業產業發展提供決策咨詢;開展各類技術培訓82場,涉及6584人次,開展入戶技術推廣249次,解決蜜柚減肥增效、白蓮腐敗病防治、水稻高效栽培、蜂蜜優質生產、蝦蟹健康養殖、食用菌菌種篩選、茶葉施肥管理等技術問題126個。

科技小院的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直部門及社會的廣泛認可。江西省委一號文件、《農業農村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江西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試點省工作方案》、《江西省科協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將我校科技小院建設列入推進工作事項。此外,“以科研促教學,以基地育人才,農科專業“科技小院”研究生培養新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獲2021年度江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研究生培養類)。人民網、科技日報、江西日報、江西衛視等主流媒體對科技小院做了一系列專題報道。


供稿:彭劍峰 審核:游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