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本科入學,到如今在學校工作,我在江農校園里剛好度過了剛好十年的時光。十年間,一批重要科研成果產出、志敏大道改造、圖書館擴建、學生宿舍加裝空調和凈水器、食堂裝修翻新,讓我切身感受到了學校辦學實力的提升、學習生活環境的改善、校園環境面貌的大變化。
感恩在江農校園遇到的每一位師友,特別是本科班主任郭曉燕老師和博士生導師黃路生院士。從緊張的高中生活到自由支配的大學生活,生活方式與環境的轉變,讓我們極易陷入舒適圈。是郭老師一直不厭其煩的提醒和督促,讓我在大學期間沒有懈怠,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不忘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這為我后來成功保送重點實驗室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從初讀研究生時的青澀到如今的成長,離不開與我朝夕相處的實驗室,離不開導師的指導與鼓勵,導師總是言傳身教、身體力行,讓我深刻體會到了成功從來不是一夜降臨,而是由無數個努力瞬間的積累。他不僅是我們航行方向的燈塔,也是我們航行歸來的港灣。導師的引領與鼓勵,讓自己相信“我能行”,讓自己找到科研的方向、明確人生的目標。
四年大學生活與五年碩博連讀時光,讓我喜歡上了這所百年老校,這里有我的青春,我的記憶;有我尊敬、愛戴的老師,有我的摯友;這里文化底蘊深厚,學習氛圍濃厚,校園風景宜人,所以,畢業后我選擇了留在母校。
從江農學生到江農教師,在目標、技能、方法、責任上有著明顯的不同。作為一名新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職業角色,了解自己該做什么,多讀、多聽、多看、多問,努力讓自己學著去成長。
在下一個十年,期待自己繼續從事博士期間的研究方向,在科研上做出更好的成績,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成為一名學生喜愛的教師;期待學校,吸引更多優秀的青年教師,讓教師隊伍越來越強大;不斷提升教學水平,讓同學們對自己的專業越來越感興趣。

(左一為吳金鴛)
【人物簡介】吳金鴛,我校2012級生物工程專業本科生,2016年——2021年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專業碩博連讀研究生,博士畢業后留校,現為我校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
編輯:袁甲 審核:高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