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動物科技學院蜜蜂研究團隊以封面文章形式在國際食品領域頂級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中科院SCI一區,Top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論文題目為“Identification of the toxic compounds in Camellia oleifera honey and pollen to honey bees (Apis mellifera)”。江西農業大學為獨立完成單位,動物科技學院2020級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專業博士研究生李震為論文第一作者,曾志將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
油茶是我國南方主要食用油料樹種,茶油已被國際糧農組織列為健康型高級食用植物油。但油茶花授粉效率很低,存在“百花一果”現象,嚴重影響了油茶果產量,油茶花授粉技術已成為油茶產業中“卡脖子”難題。
蜜蜂是最常見最理想授粉昆蟲,但由于油茶花中的花蜜和花粉,會引起蜜蜂幼蟲腐爛和成年蜜蜂脹肚等中毒癥狀,因此蜜蜂表現出不愿采集油茶花蜜和花粉現象。油茶花蜜和花粉致蜜蜂中毒機理,目前有二種不同學術觀點:一是油茶花蜜中含有大量的寡糖(棉籽糖和水蘇糖);二是油茶花蜜和花粉中含有的生物堿。由于油茶花蜜和花粉致蜜蜂中毒機理不清楚,致使蜜蜂為油茶授粉效率低這一難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
蜜蜂研究團隊利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和高效液相色譜四極桿飛行時間質譜(HPLC/Q-TOF-MS)技術,檢測了油茶花蜜、蜂蜜和花粉中的糖類和生物堿種類及絕對含量。而后基于油茶蜂蜜、花粉中糖類和生物堿的含量開展西方蜜蜂幼蟲和成年工蜂毒理試驗。結果表明:油茶蜂蜜中含有高濃度的甘露三糖、棉籽糖和水蘇糖是導致西方蜜蜂幼蟲和成年工蜂中毒的“元兇”。進一步通過糖類代謝譜揭示三種低聚糖在幼蟲和成年工蜂腸道內無法被消化,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積累,且嚴重干擾幼蟲和工蜂體內葡萄糖合成海藻糖過程,最終導致蜜蜂幼蟲和工蜂個體死亡。本研究結果深入解析了油茶花蜜和花粉致蜜蜂中毒機理,為科學利用蜜蜂為油茶授粉提供了理論支撐。
論文鏈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afc.2c04950?ref=pdf
供稿:動物科技學院 審核:曾志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