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入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
黨的二十大召開后,學校堅持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統籌部署、積極推進。校黨委書記黃路生院士、校長趙小敏帶頭學、示范講、高位推,在全校范圍內形成自上而下全員覆蓋、由點及面協同推進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傳生動局面;學校組建“金扁擔”宣講團、“五彩青年”宣講團、博士宣講團、“五老”宣講團,聚合師生力量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金扁擔”黨建品牌、“歌詠黨課”教學展演等品牌課程和活動帶動,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融入日常教學、黨建、文化活動中,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落地有聲、落細落實。學校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好做法、好成效,被學習強國、《中國教育報》、江西廣播電視臺、《江西日報》等媒體廣泛報道。


2. 重大研究成果在《Nature》在線長文發表
4月27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自然》)在線長文發表江西農業大學豬遺傳改良與養殖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黃路生院士團隊的重大研究成果:發現ABO血型基因通過調節N-乙酰半乳糖胺濃度顯著影響豬腸道中丹毒絲菌科相關細菌的豐度,并系統地闡明了其作用機理。這是目前為止,國際農業動物領域(豬、牛、羊、雞等)第一個鑒別到宿主基因組影響腸道菌群組成的因果突變并系統闡明了其中的作用機理。這是江西省和中國畜牧學領域首篇《Nature》發表的研究長文,同時也是國際豬基因組與遺傳育種領域近20年來第三篇在《Nature》發表的研究論文(上一篇是2012年),對我國種業自主創新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3.“中芯一號”入選江西省十大科技成果
2月16日,由業內專家評選的2021年江西省十大科技成果揭曉。黃路生院士主持的“家豬新品種培育自主技術——‘中芯一號’創制與應用”成功入選。生豬種業作為產業鏈“芯片”,是我國種業主要卡脖子產品。基因芯片育種因其準確性高而成為國際主流技術。黃路生院士和團隊成員專心致志30多年,研發了育種性能全面超過美國的家豬新品種培育基因芯片——“中芯一號”,成為國際領先水平的基因育種主導技術。

4.校黨委書記黃路生院士當選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6月1日至2日,俄羅斯科學院舉行全體院士大會,選舉產生91名院士、211名通訊院士和48名外籍院士,其中7人來自中國,以表彰他們在科學領域的杰出貢獻。中國科學院院士、校黨委書記黃路生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俄羅斯科學院是俄羅斯聯邦最高學術機構和最大的科研實體,于1724年在圣彼得堡成立。黃路生院士1995年獲得蘇聯及俄羅斯科學博士(正博士)學位,是我國畜牧學科第一個在蘇聯及俄羅斯獲得科學博士(正博士)學位的學者。2011年,黃路生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8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理事長,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主任,是德國洪堡學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以第一主持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何梁何利獎、全國勞模等重要獎勵。

5.考研升學率再創歷史新高
學校堅持把考研升學作為營造良好學風校風、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的重要途徑,從意識養成、目標引導、經驗交流、答疑解惑、復試指導、調劑服務等六個環節連環發力,全力護航廣大考研學子的升學夢。 2022年畢業生考研報考率達到70.36%,升學率達33.29%,報考率和升學率均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化學與材料學院、農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升學率均超過50%。學校涌現了一大批考研“學霸班級”“學霸寢室”,考研升學已在農大校園蔚然成風,成為在校學子的自覺追求。
6.“共大精神”學術研討會召開
6月10日,由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江西農業大學聯合主辦的“共大精神”學術研討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行,來自省內的共大分校校友代表、征文作者代表、老同志代表、省委黨史研究室和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師生代表近百人,圍繞“弘揚共大精神,奮力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研討會提出了“有理想、守信念;不怕苦、敢闖試;愛勞動、勤耕讀;向社會、為人民”的24字“共大精神”。

7.“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廣受關注
2022年,學校品牌思政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改設為必修課,2500多名學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課”。該課程實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下主課堂由“1位校領導+1位外聘專家”主講,線上分課堂在固定教室通過網絡平臺直播,安排思政課專任教師輔講,并承擔課堂考勤、線上答疑、考查閱卷、成績評定等教學任務。課程按“專題化”模式進行內容設計,設置11個專題教學內容,采用課堂講授、社會實踐、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多種方法,增強課程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這一創新課堂收獲了學生的“高抬頭率”和“高點頭率”,《中國教育報》頭版刊發報道,學習強國、中國教育網、大江網等主流媒體分別進行了專題宣傳。
8. 學校持續深入推進校園環境改造
2022年,學校持續發力,深入推進校園環境改造,不斷提升育人環境品質。“三家村”問題是困擾我校半個多世紀的難題,2018年以來,在學校黨委的大力推動下,在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三家村”搬遷安置工作克服重重困難、化解各種矛盾,取得良好成效。截止2022年初,156戶居民與屬地政府簽訂了拆遷協議,房屋拆除工作基本完成,安置房建設持續推進。與此同時,學校先后拆除老九棟、老十棟、老商店、煙科所、后街店面等一批老舊建筑,并進行了美化亮化,極大改善師生生活、學習環境。此外,學校協調多方力量、統籌部署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目前已有9個單元完成電梯加裝,1個單元正在建設之中。11月,學校啟動了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擬通過“拆、改、建”工作,進一步提升校園生活品質和立德樹人環境。
9.兩個科技小院獲評中國農技協“最美科技小院”稱號
2022年,我校井岡蜜柚科技小院、安遠蜜蜂科技小院獲評中國農技協“最美科技小院”稱號。井岡蜜柚、安遠蜜蜂科技小院成立于2019年11月,是江西省首批科技小院,也是教育部、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協予以支持建設的科技小院。
從2019年開始,我校圍繞生豬、水稻、蜜蜂、蜜桔、白蓮、紅茶、蝦蟹等產業,分三批次組建30個科技小院。在2020年、2021年的“十佳科技小院”評選中,我校井岡蜜柚科技小院和彭澤蝦蟹科技小院、上高水稻科技小院分別入選。此外,我校袁州油茶科技小院和上高水稻科技小院被認定為中國農技協2021—2025年第一批科普教育基地;上高水稻科技小院入選全國農業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育培育基地。
10.創新創業教育取得歷史性突破
學校積極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加強創新創業項目的培育和指導,推動創新創業教育邁上新的臺階,分別榮獲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賽金獎和國賽金獎,取得國賽1金4銅,省賽季軍1項、2金3銀5銅的好成績,獲獎層次和數量再創新高;榮獲2022年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實現我校近十年來在該賽事獲獎層次與數量上的新突破;在第十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中,獲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取得歷史性突破。
供稿:袁甲 審核:賀一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