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行動是青年人最有效的磨礪,有責任有擔當,青春才會閃光。2023年寒假期間,校團委開展了以“學習二十大 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征程”為主題的寒假“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緊緊圍繞主題,做好黨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化”的闡釋,江農青年以實際行動踐行“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使命精神,將青春火種播撒在祖國大地。
學習黨的二十大,落實學思踐悟。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青年一代提出期望: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江農青年緊跟黨的步伐,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在這個寒假期間園林院風景園林2101班曾榮榮同學,在盤湖村村委會的幫助下給村民講述了黨的二十大的相關知識,給需要幫助的村民答疑解惑;向村干部和許多農村的群眾學習,熟悉處理村里事務的方法;多家走訪,上門宣講,立足實際,融入群眾。計信院數據2105班的李睿智同學,實地考察地方企業對于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到“放管服”改革工作全過程、出實招、用實勁、求實效,持續推動“放管服”改革工作新成效。江農青年認真理解并親身體會黨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意義。
政企服務家鄉,實踐提升自我。秉承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的服務理念,江農青年在寒假投身各省市縣區機關單位,國有企業等進行實習,提升服務意識,提高個人能力。農學院園藝2202班的程琦同學在聊城市冠縣桑阿鎮人民政府組織辦公室參加實踐工作。工作期間在農村、社區等基層一線場所,開展生態環保、理論宣講、服務群眾等工作。工學院農機2102班陳晨晨同學,參加了縣政府組織的春運志愿服務活動。新時代的江農青年們,敢在基層有所作為,能在基層有所作為,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弘揚傳統文化,領悟奉獻精神。江農青年積極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在節日期間傳播傳統文化,倡導綠色過節;幫助居民貼春聯,剪窗花,宣講節日安全知識等,積極融入人民群眾,幫人民群眾辦實事,做好事,成為密切聯系群眾的關鍵紐帶。人文學院文學2101汪欣怡利用在學校荊藜文學社學習到的書法技能,參加由余江區團委組織的新春送春聯義務志愿活動。節日期間,化材院應化2001班的鄭妍沛同學在社區參與實踐工作,鼓勵居民群眾積極參加全民健身活動,為居民群眾宣講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江農青年秉承中華文化基因,以實際行動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把青年的責任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
關注兒童成長,愛心育夢成光。兒童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為了讓他們健康、快樂、幸福地成長,江農青年展開以“情暖童心,筑夢未來”為主題的大學生志愿服務社會實踐活動。來自計信院計科2201班的吳玉琳同學為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陪伴兒童健康成長,設計了以元宵節為主題的一系列活動,成語拼圖、猜燈謎、元宵蹲等,營造出了濃厚熱烈節日氛圍,幫助孩子們克服心中的膽怯,增強自我認同感。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青少年兒童是未來實現社會進步的主力軍,江農學子堅持用濃濃愛國情,給予孩子們精神上的滋養,讓農村留守兒童也能夠茁壯成長,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扎根基層社區,助力鄉村振興。這個寒假,對于如何深入挖掘農文旅教資源特色優勢,促進地區實現成為特色農業發展好、特色文化氛圍好、特色旅游創收好的“三好”鄉村振興,持續推進“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政治學院馬原2022級研究生江裕偉以江西大橋為例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撰寫了近萬字的調研報告。來自經管院經管2101班的盧苗苗同學,組織調研于都縣產業扶貧工作的實踐與成效,對鄉村振興背景下于都縣脫貧攻堅模式進行反思和總結;開展“富硒品牌建設與市場營銷方案”調研課題,完善于都“富硒初心禮”包裝優化及創意提升等,深入田間地頭、走進鄉村,了解農民生活狀況、著眼于農民需要,在農業經濟和農村發展中實現自我價值。
2023年寒假期間,全校1200余名碩士生、本科生共赴省內外43個縣區157個鄉鎮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形成了優秀調研報告204篇,舉辦農業科技知識講座和現場咨詢會100余場,發放農業科普等宣傳資料2000余份,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近兩百條,得到了服務地干部群眾的廣泛好評,引導更多學生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更好地了解國情、感知社會,緊跟黨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成才道路。
供稿:校團委 吳璨 審核:賀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