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校慶活動周啟動以來,全校上下聯動、齊心協力,師生和校友們積極參與,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慶祝建校118周年。
打卡美麗校園 首屆“吉惠”校友趣味定向賽開跑
11月19日,首屆“吉惠”校友趣味定向賽活動在先骕廣場鳴槍開賽。副校長張高亮,軍體部、校友辦、動科院、經管院等相關學院負責人出席,多支由校友組成的隊伍參加比賽。
張高亮代表學校向返校參加比賽的校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并簡要介紹了近年來學校的發展成果與校園的變化。他強調,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廣大校友的支持,希望校友們能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母校的建設發展,常回母校看看。
比賽中,各支隊伍齊心協力、相互配合,按照地圖上面的點標在美麗的校園內奔跑,尋找指定地點。最終,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校友代表隊獲得冠軍,生物科學與工程校友代表隊獲得亞軍,經濟管理學院校友代表隊獲得季軍。這次比賽地圖點標位置遍布南北區校園,并設立了跳大繩、踢毽子、俯臥撐等趣味項目,受到校友們的歡迎。大家對母校悉心組織舉辦校友趣味定向賽表示感謝,并期待下次帶著家人再回母校參賽。
歡歌曼舞迎校慶 共大學生連隊返校舉辦文藝演出
11月19日,“共大學生連隊”校友400余人相約返回母校,在惟義樓前舉辦慶祝母校建校118周年暨入校55周年文藝演出。
“共大學生連隊”校友們雖已過了花甲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鑠、熱情高漲。大家首先來到恢復歷史原貌的老校門前合影留念,追憶在母校的往日時光,共敘同窗情誼。
文藝演出在大合唱《解放區的天》的歌聲中拉開序幕。舞蹈《歌唱祖國》《祝福祖國》、男女聲小合唱《把一切獻給黨》、歌舞《走向輝煌》、獨唱《老同學》和薩克斯合奏《學習雷鋒好榜樣》《北國之春》等形式多樣的節目輪番上演,表達了校友們對黨和國家的無限熱愛,對母校和同窗的深情厚誼。
同慶母校118歲生日 共進“校慶日”午餐
11月20日中午,各食堂內外圍繞“慶祝建校118周年”主題,架起彩虹門、拉起橫幅、豎起了簽到墻和彩旗,到處洋溢著歡樂的校慶氛圍。
在后勤各食堂的支持下,學校為全體26000余名在校學生免費提供了“校慶日”午餐。中午,同學們手持餐券共赴美食之約。食堂內,大家井然有序地挑選自己中意的菜品,共享全校同慶母校118歲生日的喜悅。此外,學校后勤集團還組織各食堂舉辦了“共享校慶蛋糕”“筷子夾花生”“投乒乓球進杯”“紙杯傳情”等趣味活動。
大學生藝術團專場晚會 呈現視聽盛宴
11月20日晚上,校團委在學校大禮堂舉辦“我愛江農·青春啟航”大學生藝術團專場晚會,慶祝學校建校118周年。校黨委副書記蔡海生、相關部門負責人及師生代表現場觀看晚會。
晚會由“追光而遇 展風華”“沐光而行 正青春”“向光而立 啟新程”三個篇章組成。在動感的節目《你要跳舞么》的演繹中,晚會正式拉開帷幕。大學生古箏樂團帶來了古箏合奏《我的祖國》,悠揚的古箏琴聲令人陶醉、余音繞梁,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藝術的魅力。隨后,表演唱《四渡赤水出奇兵》、舞蹈《漁光曲》、女生合唱《請茶歌》、現代舞蹈《青山常在》、朗誦《百年江農,青春華章》等精彩的節目輪番上演,盡顯江農學子的青春活力,表達了大家對母校生日的祝福。由令狐天藝帶來的柔術表演將整臺晚會推向高潮。晚會在節目《與祖國同行》中落下帷幕。本次大學生藝術團專場晚會節目形式多樣,精彩紛呈,氣氛熱烈,帶給全場觀眾一場文化盛宴。
校友相聚 敘情誼話發展
校慶周期間,各學院紛紛邀請校友返回母校相聚,共敘同窗情誼,分享成長感悟,共話發展。
經濟管理學院結合第六屆鄉村振興論壇暨“糧食安全與農業強國建設”學術研討會,舉辦了校友專場報告會和校友座談會。工學院邀請各地校友分會代表返校召開校友座談會,舉行了程紅星校友捐贈的“薩震”獎學獎教金頒獎儀式,并安排校友參觀校園合影留念。生工院邀請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郭美錦校友、南昌大學生科院院長田小利校友返校作學術報告。國土院邀請江西地源土地房地產評估規劃測繪有限公司總經理余斌校友、江西金達萊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陶琨校友返校作專題講座。食品學院邀請廣東紫光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曾錦河校友回母校開展座談交流會。計算機學院邀請思騰集團董事長高景良等校友舉辦校友座談會。
“傳承一脈書香” 捐贈圖書展覽
為宣傳展示“傳承一脈書香”圖書捐贈項目,學校圖書館在逸夫圖書館二樓大廳舉辦了“傳承一脈書香”捐贈圖書展覽。
此次圖書展覽共展出“傳承一脈書香”捐贈圖書600余本,每本圖書上都標注了捐贈者信息。校友們通過該捐贈項目支持學校圖書館進一步豐富館藏圖書,并把對母校的感恩之情和自己的愛心傳遞給每一位借閱者。
此外,在校慶周期間,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舉辦“第一屆蘑菇節”,動物科學技術學院舉辦科技文化節之動物科技博覽會,校團委舉辦了趣味農運會等,這些活動充分展示了當代江農學子的創造力、興農本領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為校慶活動周增添了亮麗的色彩和喜慶的氛圍。
通過成功開展建校118周年校慶活動周,達到了弘揚江農精神,展示學校辦學成果,凝聚發展力量,增強師生及校友的愛校榮校意識的良好效果。
供稿:盧駿飛 審核:朱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