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校召開第三次黨代會以來,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勇擔強農興農光榮使命,在黨建引領、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鄉村振興上注入新動能,開創新局面,全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堅持政治統領 黨的建設實現新增強
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捍衛“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將黨的全面領導貫穿于辦學治院全過程;堅持以組織建設為基礎,構建形成上下貫通的高質量黨建責任體系;緊緊圍繞學校“金扁擔”黨建品牌創建,打造黨建“12365”工程,堅持以黨建“三化”建設為抓手,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組織體系;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保障,建立健全學院各方面各環節基礎性制度框架;堅持以融合發展為核心,推動基層黨組織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圍繞學院中心工作積極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學院黨政領導班子、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銳意進取,積極作示范勇爭先,連續獲得上級表彰。領導班子連續四年獲評優秀,2023 年獲江西省高校黨建“雙創”標桿院系培育創建單位,2021 年作為江西省黨建“三化”建設示范點,在全省高校基層黨建“三化”建設觀摩推進會上匯報建設成效,示范推廣工作經驗。動物醫學教工第一黨支部 2018 年獲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2020 年順利通過驗收。獲“江西省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1 個,獲評江西省優秀黨務工作者 1 人、江西省新時代贛鄱先鋒5人。
堅持立德樹人 人才質量獲得新提升
學院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建設教學研究型學院為目標,對標新農科建設要求,建立新農科“五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模式與實踐,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好青年。以本科生導師制、“本-碩-博”貫通等系列人才培養體系為依托,重點關注教育教學研究,堅持把人才培養質量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獲2018年度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黃路生院士領銜的“新時代動物科技類‘五有’人才培養實踐模式”項目)。獲省級教學成果9項;2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課程,獲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4項,省部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9項,主編和參編教材35部。獲批國家首批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動物藥學專業入選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項目。“現代畜牧產業學院”入選第二批普通本科高校現代產業學院立項建設重點項目;獲批4個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學團隊和3個省級虛擬教研室;動物科學專業被評為江西省5星專業,動物醫學專業被評為4星專業。學風優良,考研升學率逐年攀升,近三年位列全校第一,2022屆畢業生升學率達60.06%,就業率位列學校前列。榮獲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1個,1人入選國家獎學金百名獲獎學生代表名錄(全省僅2人),1人獲“江西省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先后獲得江西省五四紅旗團委、江西省五四紅旗團支部、江西省高校首批“紅色班級”創建試點、江西省“微團課”大賽一等獎、江西省“紅色走讀”實地成果一等獎等榮譽。在全國專業技能大賽上獲國家級獎項20余項;在“挑戰杯”“創青春”“互聯網+”等創新創業大賽上獲省級以上獎項50余項。
堅持特色發展 學科建設邁出新步伐
學院推進落實江西省“雙一流”高峰優勢學科畜牧學科建設,在國家級的大人才、大平臺、大項目、大獎項等方面重新設定學科建設任務指標,不斷增強學科競爭力和綜合實力,落實省“雙一流”學科建設各項任務。積極籌備獸醫專博申報工作,成功獲批“獸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水產學一級碩士點,獸醫學一級博士授予點順利通過核驗工作。畜牧學以全省學科評審第一入選江西省“雙一流”“高峰優勢學科”,獸醫學獲批一級博士點授予權;第五輪全國學科評估中,畜牧學評為 B+檔,提升了檔級;獸醫專碩B-檔,獸醫學C 檔,穩住了位次。新增省級示范研究生導師創新團隊1個、江西省研究生優質課程和案例建設項目1 項、省級研究生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各2項。學院招收研究生786人,畢業生453人,1名博士獲中華農業科教基金會2023年“青年獸醫拔尖人才”學生稱號,39位研究生獲得省級創新項目資助,1 人獲得“十佳學術之星提名獎”,發表 SCI文章百余篇,考取博士 68人。
堅持引育并舉 師資隊伍建設再上新水平
學院做實制度引導,構建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強化典型示范,持續開展優秀教師典型評選活動,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將師德師風第一標準貫穿到教師管理各環節和全過程。大力推進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效。中科院黃路生院士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并榮獲全國“首屆種業科學家獎”,“豬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教師團隊”入選第三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人擔任第四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主任,1人擔任資源委員會委員兼蜂專業委員會副組長;1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6人入選江西省“雙千計劃”;5人入選“江西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1人入選省“江西省高層次高技能領軍人才”,3人獲批江西省“井岡學者”特聘教授,1人獲批江西省“青年井岡學者”,4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崗位專家繼續獲聘,新增1名省級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1人獲“中國僑界杰出人物”榮譽稱號(江西省首位);1人獲江西省最美輔導員;1人獲第八屆江西省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一等獎,入圍全國總決賽,獲得國賽優秀風采獎。1人入選“第二屆江西普通高校金牌教師(教學名師)”,1人被聘為江西省第二批同心智庫專家,1人榮獲江西省首屆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榮譽稱號,1人評為江西省新時代學生心中的好老師。
堅持創新驅動 科學研究取得新突破
學院著眼于國家戰略需求,圍繞“一頭豬”(一豬兩用)“一只蜂”(蜜蜂)“一頭牛”(肉牛)“一支苗”(獸藥)“一把刀”(畜禽疾病診療)“一條魚”(淡水魚),強化有組織科研,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瞄準“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培育大專家、大平臺、大團隊、大項目。獲批組建“豬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全國重點實驗室”;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種豬資源中心和豬-狒狒異種移植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組建江西省生豬產業科技創新聯合體;“江西省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研究中心”順利揭牌;成功組建現代畜牧產業學院。黃路生院士團隊在《Nature》發表了迄今為止中國畜牧學領域首篇在該刊發表的研究長文,正式發表 SCI期刊論文350余篇。獲批立項各類縱向項目300余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50余項,省級重點項目100余項,立項科研經費和到賬科研經費總計超過4億元,豬遺傳改良與養殖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牽頭申報的“十四五”重點研發項目獲準立項,總資助經費6300萬元,實現了我校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立項上零的突破;黃路生院士團隊牽頭承擔國家農業重大科技項目1項,經費1.5億元;新增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3個,專項經費1383萬元;研制的“中芯一號”在全國育種企業得到廣泛推廣和認可,已累計推廣至種豬 35000 頭份;簽訂中系種豬培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技術許可金額達1000萬元;疫苗成果轉化1500萬元。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1項;獲江西省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江西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項。近五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76項,立項數位列全校第一。獲授權專利30余項,軟件制品類著作權15項。1項科研成果入選《2023 中國農業科學重大進展》,“中芯一號”獲評江西省2021年十大科技成果之首;“山下長黑”通過國家畜禽新品種認證;修水黃羽烏雞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

堅持強農興農 社會服務再上新臺階
學院主動適應國家和江西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擔當作為,以強農興農為己任,主動扛起農業現代化的大旗,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富裕富足。擁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4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9人。圍繞生豬、蜜蜂、牦牛、湖羊、蝦蟹、烏雞等產業,組建17個科技小院。江西彭澤蝦蟹科技小院獲得十佳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安遠蜜蜂科技小院榮獲中國農技協“最美科技小院”稱號;江西東鄉泥鰍科技小院被認定為 2023—2027 年度中國農技協科普教育基地。1人榮獲中國農技協“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學院通過科技小院、科技特派員、農業大講堂和專家下鄉等方式開展技術培訓,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建設一批農業科技綜合服務示范試驗基地、特色產業示范基地。累計開展技術培訓300余次,培訓農技人員和農戶500余人次。
奮進新征程,擔當新使命。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將繼續堅持黨的領導,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目標要求,緊緊圍繞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凝聚起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引領全院師生勇挑“立德樹人、強農興農”大任,以更大熱情、更足干勁、更高標準聚力推動學院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學校第四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
供稿: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審核:王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