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校召開第三次黨代會以來,國土資源與環境學院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學科建設作為發展根基,人才建設作為發展核心,把深化改革作為動力之源,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緊緊圍繞“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的總目標,牢牢抓住“大資環”建設這一學院發展的中心任務,緊扣“立德樹人、強農興農”根本任務,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人才培養等多方面都得了新的進步、開創了新的局面。
黨建引領 凝聚奮進力量
國土資源與環境學院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全面落實“一崗雙責”和第一責任人職責,繃緊黨政融合工作鏈條,全面推進黨建三化建設,打造具有學院特色的“一體兩翼”金扁擔黨建新品牌,推動“黨建+內涵”建設。2019年思源黨支部順利入選教育部第二批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并于2022年完成驗收。紅色走讀作品獲全省高校黨史故事比賽一等獎,“四色育人”構建學生社團黨建模式項目獲全省“爭創第一等黨務工作”黨務技能大賽“學校、公立醫院和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黨建工作”項目二等獎,1人獲評江西省優秀黨務工作者。

學科建設 奠定發展基石
國土學院整合教學與科研資源,構筑學科平臺,凝練學科方向,圍繞農業資源高效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國家重大需求,立足地處典型紅壤地區、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等的資源與環境特點,系統開展了紅壤資源利用改良、耕地質量建設、土壤遙感與信息、作物養分高效利用和施肥決策、污染土壤修復及治理等研究與應用。2019年土地資源管理專業、2020年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3年新增資源與環境專碩點。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獲教育部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023年環境與生態學首次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同時學院以創建“金專”、“金課”、“金師”為教學發展目標,全面推進高校課程建設,發揮好課堂教學育人作用。《環境監測》、《土壤學》、《中國典型土壤的礦物鑒定虛擬仿真實驗》、《土壤肥料學》、《GIS軟件操作技術》等課程獲批江西省一流本科課程。趙小敏教授的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傳承卓越?創新實踐?引領成長—一懂兩愛三有四得?農科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基于“三三三”模式的農科類專業大學生實踐教學體系創新與實踐》為農科類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寶貴的指導意見。


人才建設 助力新時代發展
人才是強院之基,興院之本,國土學院黨委高度重視人才建設,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強化政治引領,成立了以黨委書記、院長為組長的人才建設小組,經過十年期間積極探索確立了“引進來,用的好,留的住”的人才建設總方針。學院采取多層次多渠道的方式努力引入人才,落實黨員領導干部聯系優秀青年教師工作機制,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在人才評價上,以學術綜合評價為重點,建立起重師德師風、重真才實學、重質量貢獻的評價導向,堅決推進破除唯論文、唯帽子等頑瘴痼疾,為科研人員提供良好的考評機制,成效顯著。學院有全國模范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者2人,“贛都英才555工程”領軍人才2人、江西省優秀教師1人、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6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5名,5人入選江西省“雙千計劃”,2人入選“青年井岡學者獎勵計劃”、農業農村部“神農青年英才”1名,江西省高校青年領軍人才1名。

腳踏實地 科研創新新突破
國土學院拓寬橫向開發渠道,整合科研隊伍,狠抓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的申報和實施工作,規范橫向項目管理。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973”子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省部級及市(廳)級各類課題233項(項目經費達4000余萬元),發表論文490篇,出版著作23部,獲國家級、省部級等科技獎勵13項,獲專利52項,其中一大批科技成果在社會上得以廣泛應用,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學院通過科技特派團、科技小院、專家下鄉、農業大講堂等形式開展科技服務,有效解決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難題。牽頭建設的井岡蜜柚科技小院深入開展了精準科技推廣和科普服務,初步形成了“一區兩地”(井崗農高區和吉水、遂川縣)科技服務構架。榮獲“十佳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全國最美科技小院”、“中國農技協科普教育基地”稱號。組建的江西省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專家組,承擔全省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的技術總負責和質控總負責。針對江西省重大危害外來入侵物種開展了一系列的調查、監測與防控示范工作,得到央視農業農村頻道、江西一套、九江市電視臺和江西晨報的采訪報道。配合農業廳,組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省級專家組,負責撫州和宜春兩個地市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術指導工作。承擔的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江西省上高縣試點工作順利通過驗收。


三位一體 學風引領新體系
國土學院緊緊圍繞育人工作實際,依托專業特色優勢,立足學生群體特點,著重從學風建設上不斷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和內涵,逐漸形成了考研勵學、以賽促學、實習踐學三個模式為抓手的學風引領體系,助推學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實效。近年來,學院研究生報考率和考取率逐年穩步提升,錄取率連續3年突破40%。學院在結合課堂教學的同時,著重依托專業教師的科研課題,組織學生參加土地規劃大賽,土地國情大賽、旅游創意實踐大賽等學科競賽30余項,并獲得省級以上學科競賽榮譽500余人次。同時學院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精心組織學生赴吉安、鷹潭、廣豐、寧都等地圍繞理論宣講、鄉村振興、支農支教、生態環保等主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切身體驗新時代偉大變革、投身新時代火熱實踐。近年來,學院組建的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榮獲省級“優秀營隊”2支,省級“優秀論文和調研報告”2篇,省級“先進個人”2人。學院社會實踐活動在大江網、中國青年網等省級以上媒體報道300余次。

邁上新征程,奮力加速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新的機遇挑戰,國土學院將繼續堅持黨的領導,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目標要求,緊緊圍繞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凝聚起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圍繞建設有特色高水平大學,以優異成績迎接學校第四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
供稿:國土學院 劉志鑫 審核:李保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