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鄱陽湖生態環境保護與生物多樣性修復,加快提升我省長江江豚保護科技支撐能力和水平,日前,我校與省農業農村廳簽署了《鄱陽湖長江江豚保護生物學研究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以部省共建的江西長江江豚保護中心為平臺,開展長江江豚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繁育合作研究。雙方將圍繞鄱陽湖生態系統演變與長江江豚保護關鍵問題,重點開展長江江豚保護生態學、保護行為學、繁殖生物學、保護遺傳學等研究,就長江江豚救助、室內飼養和人工繁育等技術進行聯合攻關。雙方將堅持“政學研用培”融合發展,以保護生物學江西省重點實驗室為技術依托,以江西長江江豚保護中心為基地,整合項目、資金、人才等相關資源,共同組建鄱陽湖長江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研究技術團隊,建設高起點、高水平、開放性、國際化的長江江豚研究專業平臺。雙方將加大長江江豚研究成果應用,推進棲息地保護與修復,分步建立遷地保護基地,開展長江江豚馴化、人工繁育、野化放歸等工作,為實現鄱陽湖長江江豚種群數量持續增長提供科技支撐。
以此次框架協議簽訂為新起點,我校與省農業農村廳將聚焦需求,進一步謀劃確定階段性任務和目標,充分發揮和調動各方資源,著力構建我省長江江豚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繁育等多途徑、全方位保護體系,讓“江豚微笑”永駐鄱陽湖。
供稿:科技處 審核:游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