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我校統一戰線成員熱切關注會議動態、積極學習全會精神,并結合自身學習和工作實際,暢談感想體會,表達信心決心。
全國政協委員、省民建副主委、副校長劉木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用較長篇幅就科技創新戰略性支撐、新動能新優勢的塑造發展作出了濃重的闡述;并且再一次強調了鄉村振興對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特別是對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提出了措施。江西作為傳統農業大省,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相關戰略布置對江西會有重要幫助和支持。作為一名黨外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全會制定的有關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等方面的深化改革措施,將為我就江西發展新產業、開辟新賽道,加快建設中國式農業現代化江西篇章指明了參政議政的方向和指引。
省政協常委、省民進副主委、校民進主委、南昌商學院院長胡國良: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方向,再次強調了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關鍵性基礎作用。民進支部將深刻學習領會全會精神實質和核心要義,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圍繞全會提出的新目標、新要求,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積極貢獻民進力量。同時,我將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在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中主動作為,立足江西省情,結合江西農業大學的辦學特色與地域優勢,積極搭建產學研用平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注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江農人的智慧和力量。
省政協委員、校民革主委、農學院教授魏洪義:剛剛閉幕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及完成時間表,提出了高質量發展是首要任務、新質生產力要因地制宜等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將在民族復興偉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矗立起新的里程碑。作為高校民革黨員,身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一是要積極組織全體民革黨員通過多種方式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更加自覺做到“兩個維護”;二是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政治素養,在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中盡民革黨員的力量;三是要致力于培養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中作出自己的貢獻。
省政協委員、校民盟主委、林學院副院長毛瑢: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透過《決定》提出項改革舉措,進一步將全面深化改革藍圖清晰呈現,吹響了新時代新征程的沖鋒號角。作為一名高校民主黨派的主委,我認真學習了全會精神,更加堅定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作用,為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并且注重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履職能力和水平,為更好地服務國家和社會做好準備;同時加強與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溝通交流,積極參與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等工作,推動形成更加和諧的政黨關系。
校民建主委、軟件學院副院長李光泉: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是一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會議,會議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校民建委員會將結合實際,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持續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深化紀律學習教育,努力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堅定理想信念、深入履職盡責的強大力量,更加深刻地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充分發揮民建界別優勢,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務實之言,切實獻有用之策,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新篇章,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民建智慧和力量,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省政協委員、校九三學社主委、江西省鄱陽湖流域農業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執行主任郭熙: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刻舉行,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定決心和強烈使命擔當。會議提出的在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高校教師,我將以實現改革目標為使命,在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踐中發揮自身特點,堅持“四個面向”戰略導向,產學研協同驅動,促進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不斷優化,服務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省政協常委、農工黨省委會常委、江西省鄱陽湖流域農業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涂文清: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的全面深化改革,與我從事的新污染物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工作高度契合,我將進一步創新研究方法,運用先進技術,為解決新的環境問題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認識到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創新人才至關重要。在今后的教學中融入全會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價值觀,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并且以此次學習為契機,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教學能力,繼續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將其融入教學科研工作中,為實現農業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也將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省歐美同學會常務理事、無黨派人士、動科院教授陳從英: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進行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全會提出了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作為一名科技和教育工作者,我將以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契機,不斷提升自己的科技創新能力,立足所在研究領域,為創新驅動我國畜牧業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同時作為一名博士研究生指導老師,我將潛心育人,努力培養理論扎實,創新能力強,“學農、愛農、強農”,服務強國建設的新時代高質量人才。
供稿:黨委統戰部 審核: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