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月11日,是一個悲傷的日子,林學62(秋)1班的同學們為提前完成全年的造林任務,以“煉山”的方式開墾學校后山水平帶。“煉山”引發的大火,造成系學生會主席趙國華、班長廖作威、學生龔顯虔光榮犧牲,潘家楨同學身負重傷。他們以血肉之軀保護了國家財產,完成了任務,壯舉令人動容,精神令人敬仰!
今天,重讀趙國華、廖作威的日記,重溫英雄們的事跡,我淚眼朦朧,思緒萬千:是什么樣的精神?是什么樣的思想?是什么樣的教育?讓他們愿意,不假思索,毫不猶豫地撲入火海?
作為共大的后來人,江西農業大學的一員,我有義務宣傳好英雄的事跡;有責任與大家共勉英雄的高尚精神;有信心與大家一起弘揚繼承英雄的優秀品質!
一、學習他們有理想,有信念,自覺做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
1963年3月21日:“雷鋒同志認為,人活著就是應該為別人創造幸福。因此,他就有為人民服務的無限熱忱和充沛的精力...”
1963年4月9日:“一個人只有聽黨的話,一心為集體服務,有一顆忠誠熱愛社會主義心、農村事業的心,就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就是最有出息的人...”
1963年5月2日:“有人說: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而我覺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學、發奮圖強,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為人類的解放事業貢獻自己的一切,這才是最幸福的。”
1963年5月22日:“這些天,同學們給我提出了不少意見,從這些意見中可以看到自己還存在不少缺點。有些意見雖然使我受些委屈,可我不能這樣去想,同學們能誠心地提出意見,我就應該冷靜地考慮,真正改正。我堅信‘缺點不怕多’,只要有信心,有決心,就能改正,就能進步...。”
1963年11月30日:“談談真正的友誼。真摯的革命的友誼是生長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思想土壤上的。要有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之‘志’,要有合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之‘道’”。
二、學習他們加強思想學習,尤其重視理論聯系生活實際,從而提高思想自覺
1963年4月2日:“‘南京路上好八連’的事跡給我們很大的教育,特別是他們艱苦樸素的作風。他們穿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今后在生活上要盡最大的努力做到節省。”
1963年4月4日:“今天我又重讀了雷鋒日記摘抄,讀后感想很多,真是讀一次就得到一次鼓舞,就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1963年5月4日:“今天是‘五四’青年節,系里開了慶祝大會,我覺得雷鋒能做到的,我們一定能做到。但現在,雷鋒已經做的,而我們還沒有去做,說明我們和雷鋒相比較是做得太少、太少了。”
1964年8月25日:“最有意義的生活,就是為革命理想而艱苦奮斗,就是堅強地勞動、火熱地斗爭,刻苦地學習、歡樂地生活,既有革命的激情,又有高尚的樂趣。”
三、學習他們自我要求嚴格,熱愛勞動,努力踐行集體主義思想
1963年3月24日:“少說多做、少慮多思、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為集體服務。今天是假日,但我起得很早。今天我們支部決定義務勞動,去飛機場苗圃植板栗樹,作為迎接省團代會的獻禮...這樣的團日我覺得很有意義,雖然是假日犧牲了一點時間,但我覺得很愉快,因為這能為集體做一件好事,能為國家多植一株樹,同時培養了我們的集體主義思想。”
1963年4月22日:“今晚學校放電影。我沒有去看,因為今天我的功課學的很不好,我哪有權利去娛樂呢?晚上一定要把缺口堵起來。只有完成了黨交給我的主要任務--學習后,我才有權利去休息。”
1963年9月10日:“勞動的第一天。今天的戰斗是一場嚴峻的考驗。早上一連干了二個半小時才休息。山陡樹密,加上刀又不快,用了很大勁。手上血泡起了八九個。”
1964年2月17日:“寒風刺骨,地凍三尺,就是在這樣天氣下我們開始了第一天的勞動,雖然天氣寒冷,但三十七個年青人的心都是火熱的。”
1964年2月18日:“下午看見宿舍的路不好走,便建議鄧慶華一道去修路,結果許多同學都響應參加這個有意義的義務勞動,花了一個半小時的時間,一條用炭渣鋪成的道路從宿舍門前一直伸展道大路上。”
1964年3月24日:“在工作中絕不能忽視每一件細小的工作,不能對每一件小事產生輕視的態度,更不能厭惡它。”
共大孕育了“共大精神”,在新時期、新時代學習“共大精神”,弘揚“共大精神”,更要學習共大英雄故事,弘揚共大英雄事跡!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要勿忘歷史,勿忘英雄,將英雄的遺志堅持到底,將英雄未竟的事業進行到底!

作者:檔案館 劉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