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博士畢業到校任教至今,我在江農校園里剛好度過了十年的時光。十年間,“三家村”易地搬遷、志敏大道改造升級、新校門落成啟用,校內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項項科研成果陸續產出、一支支研究隊伍不斷壯大、一批批高端人才持續引進,也讓我感受到學校辦學實力正穩步提升。
我出生在一個教育世家,外公、舅舅和媽媽都是人民教師,從小的家庭氛圍,使得一顆教書育人的種子根植在我的心中。高中時期,生物老師送給我周云龍教授主編的《植物生物學》,開啟了知識的大門,也更加堅定了未來要從事人民教師這一職業的理想,并愿意為之努力奮斗。一路以來感恩多位老師對我的幫助,讓我這個“異鄉人”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也非常感恩可愛的同學們,你們堅強勇敢,爬后山、翻梅嶺,即使跌倒摔跤,也從不言敗;課堂上積極參與互動,分享知識、講述規劃,展現著當代大學生的青春風采。
科研的道路從來都不是平坦的,尤其是我所研究的“冷門”學科。人們常說“十年磨一劍”,很榮幸,在學生時代我能夠追隨個人興趣選擇喜歡的專業并加以研究。十年來,在合作導師朱昌蘭教授的指導下,我完成了作物學博士后流動站的工作,每當實驗不成功或探尋不到內在機理時,我也會心情郁結,通過一個人奔跑的方式緩解壓力。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結果。2020年,在無數個日夜的積淀下,《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ulotion》發表了被子植物的新科——美麗桐科。此外,我也先后與8國科學家合作,以3篇文章的形式提出并完善了唇形科植物的分類系統,這一成果被翻譯為了11種語言,在國內外廣泛傳播。
在下一個十年,期待自己能夠在專業領域內有新突破,做出更好的成績;不斷充實“知識庫”,做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也期待學校的綜合實力能夠穩步提升,同學們都能有所得、有所獲。

【人物簡介】李波,博士,副研究員,校聘教授,碩士生導師,國際植物分類學會會員,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恢復委員會委員,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紅色名錄專業委員會委員。2012年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同年進入江西農業大學工作至今,先后被聘為“未來之星”“青年副教授”“青年教授”人才崗,2017年赴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訪學。主要從事被子植物系統進化與分類學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主持或參與省部級以上其他科研項目10項,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其中以江西農業大學為第一或通訊單位發表學術論文46篇,主編學術專著2部,參編2部。
編輯:王綺雯 審核:高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