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俄羅斯科學院舉行的全體院士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江西農業大學黨委書記黃路生當選該院外籍院士。黃路生院士團隊牽頭自主設計的家豬育種基因芯片“中芯一號”,整體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并成為中國家豬育種主流技術;其培育的華系種豬第一父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創新體制機制,加強隊伍建設,農業科技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
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2.5%,提高到2021年的61.5%,提高了9個百分點,科技成為了全省農業農村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驅動力。
農業科技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
日前,省農業科學院水稻所野生稻團隊選取了宜春、撫州、吉安、萍鄉、南昌、贛州、九江等地的7個區域進行試驗示范。在觀摩現場,專家對“贛菌稻1號”和對照品種“中早35”的田間表現進行了觀察與比對,“贛菌稻1號”田間表現株型緊湊、莖桿粗壯、分蘗較強、農藝性狀穩定一致,平均畝產達到516.63公斤。“贛菌稻1號”的培育成功是我省水稻育種科研團隊在原創性研究與應用上的重大突破。
“好種一半谷。”說起增產增效的秘訣,作為“贛菌稻1號”測產專家組組長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說,“答案就在種子”。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只有實現種源自主可控,才能有效保障糧食安全?!笔∞r業農村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6%,良種對農業增產的貢獻率達到45%以上。
種業創新只是我省農業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的一個縮影。十年來,全省農業機械化程度大幅提升,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從2012年的54%提升到2021年的76%,提高了22個百分點;重大科技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全省累計審定主要農作物品種721個,自主培育了一批突破性的新品種。

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新突破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樂化鎮新莊村的長洪農莊內,除了果香稻香之外,還有“科技香”。作為長洪農莊科技創新項目負責人——江西農業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經開區科技服務團牽頭人吳南生很是自豪。他說,僅去年一年,科技服務團為長洪農莊提供了水稻新品種、獼猴桃良種、南酸棗種苗,實現了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雙贏。
十年來,我省始終堅持把農業科技作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第一驅動力抓緊抓實,持續強化政策創設,不斷加大投入,強化人才建設,創新體制機制,激發人員活力,有力推動了全省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快速發展。據統計,全省建成農業領域國家級科研平臺5個。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部級農業科研平臺數量大幅增加,新增建設省部級農業科研平臺67個。
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
8月6日,星期六。盡管是周末,南昌縣幽蘭鎮農民危小芳還是沒有休息,他冒著酷暑來到村民的蔬菜大棚,向菜農傳授技藝。
危小芳是一位地道的農民,還有一個身份——中級農藝師。南昌市從2021年開始對職業農民評聘職稱,他就是186名職業農民的其中一位。被評聘者可優先承擔農業科技試驗、示范推廣任務,享受國家給予的良種、化肥、農藥以及小額創業貸款等方面扶持。
農業要強,人才是關鍵。十年來,我省始終堅持引進培養并重,強化隊伍建設抓農業科技創新。加大農業高端人才引進力度,出臺各類優惠政策,引進了一批農業高端科研人才來贛投身“三農”事業。同時,加大本土人才培養力度,培養了大量的涉農博士、碩士、本科生等農業科技人才,依托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穩定了一支農業科技人才隊伍,為農業科技創新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類農村實用人才30.33萬名,累計培養“一村一名大學生”7.2萬人,培育高素質農民21.7萬人。
在科技強有力的驅動下,我省農業基本盤進一步穩固。糧食產量從2012年的428.1億斤,提高到2021年的438.5億斤,2013年后連續9年穩定在430億斤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8103.4元,提高到2021年的18684元,增長130.6%。
來源:江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