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名青年師生、128支團隊、88個縣區120個鄉鎮, 我校2022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堅持講好新時代“大思政課”,用好社會“大課堂”,匯聚實踐育人“大能量”,引領青年大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用“青春之筆”描繪多彩鄉村。
渲染“紅底色”,讓紅色教育更加鮮艷
7月2日,南昌市高新區麻丘鎮厚溪村村民活動中心傳來陣陣嘹亮的歌聲,化材學院聯合厚溪村開展了以“青春獻禮二十大·黨史紅歌遍田野”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小朋友們走上舞臺,講述黨史故事,唱響紅色歌謠,在心中種下“童心向黨”的種子。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軟件學院“碼上實踐”社會實踐營隊,在前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重溫入黨誓詞,回憶入黨初心,再一次接受心靈的洗禮。隊員們聯合村里黨員同志及其他村民舉辦紅船折紙活動,通過制作紅船模型,重溫黨的歷史,體驗革命情懷,傳承紅色基因。
襯染“黃本色”,讓志愿服務更加燦爛
連續15年為當地貧困留守兒童開展愛心支教活動的外語院暑期三下鄉志愿服務營隊,今年再次來到南昌縣塘南鎮。志愿者們招收一至六年級留守小學生120余人,他們發揮專業特色,開設“朗讀者,塘南之聲 ” “Go for it”“follow me ”“數字王國”等專業課堂,為農民工子女及留守兒童帶去關愛。
在進賢縣池溪鄉向家村,校級團學組織學生志愿者組成的“童心港灣”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隊,結合自身專業特長,為留守兒童進行一對一課業輔導,講授音樂、體育、美術等興趣課程,收集并實現每位小朋友的“微心愿”,給孩子們過集體生日,把關愛溫暖送到孩子身邊。
點染“藍主色”,讓專業賦能更加靈動
“濃香梨園,融媒促創”直播活動, 讓農學院金坪民族鄉三產融合服務團不但幫助當地農民增收,而且在實踐中體會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的內涵。隊員們實地走訪果農,了解果園實際情況,解決早期落葉病、二次開花等問題,開展線上直播活動,為老鄉們帶來最新科技知識、展示“互聯網+農業”的新營銷模式。
圍繞農村宅基地改革、宅基地使用流轉情況、農業生產與耕地利用基本現狀等問題,國土學院實踐營隊的成員們頂著烈日,穿梭在鄉間小道,與村民們面對面交流,收集調研數據、普及政策知識。
暈染“青配色”,讓鄉村振興更加絢麗
工學院農業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團隊,奔赴江西吉安及新建區,進行水稻種植情況調研及水稻機械化直播種植技術推廣。他們在現場演示水稻直播機操作,解答農戶疑惑。團隊已連續四年開展機械化水稻精量直播技術試驗示范與推廣應用,不僅把農業科技送到生產一線,也將田間地頭變成農業科技推廣的講堂。
大學生經濟研究協會圍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蔽宸矫鎯热荩谏橡埵雄蛾柨h、景德鎮市浮梁縣與當地鄉鎮干部、村“兩委”干部、新型農林業經營主體、村民農戶等進行專題座談,實地考察產業、項目、生態、鄉風、治理、農民收入等方面情況,了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
提染“綠襯色”,讓生態文明更加清新
生工院保護江豚團隊,走進江西省南昌市揚子洲漁業村江豚文化特色學校,面向當地村民和學生進行科普宣傳,并前往揚子洲鎮漁業村生態園,深入察看揚子洲鎮因地制宜、借助江豚文化發展生態產業的現狀。林學院研究生第二黨支部“三下鄉”社會實踐營隊,遠赴上饒市婺源縣進行江西野豬損害情況和傷害補償滿意度調查,了解野豬對自然保護區農林生產的危害,為當地自然保護區的建設獻言獻策。
綠源協會環?!叭锣l”服務隊,前往南昌縣塘南鎮開展“鄉村振興正當時,清潔能源在行動”社會實踐調研活動,實踐隊員通過政府訪談、村民入戶、環境教育和公共宣傳等形式,結合專業知識助力鄉村振興,助力鞏固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供稿:賀媚、吳璨 審核:袁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