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山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溫紅玲教授和許一菲教授來我校作學術交流,動科院院長胡國良教授主持報告會,學院80余名師生聆聽了學術報告并與兩位教授進行了深入交流。
溫紅玲教授作了題為《腸道病毒71候選毒力位點的篩選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的學術報告,報告詳述了引起人手足口病的病原腸道病毒71的流行病學和致病性,闡述了其團隊通過反向遺傳學構建突變毒株來研究強、弱毒株間差異,并篩選出了多個與神經毒力相關的關鍵位點的研究成果。同時還分享了其團隊在新發病原布尼亞病毒和新現蟲媒病山羊無形體方面的研究。
許一菲教授作了題為《新發、突發傳染病病原檢測、溯源和追蹤》的學術報告,從國家加快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的需求為出發點,介紹了其近些年所開展的一些工作:創建以三代納米孔測序、云端高通量生物信息計算、病原特性人工智能預測為技術核心,以實時檢測和智慧預測預警為特色的病原實時智慧檢測技術應用平臺;率先揭示新型H7N8、H10N8禽流感等新發突發病原的起源和分子進化機制;精確診斷山東首例輸入性新冠病毒英國變異株;推進了全球首套基于全基因組測序的大型疾病診斷系統的研發,該系統已由英國公共衛生署推廣成為全英肺結核檢測的常規方法。
兩位專家的報告內容豐富,講述深入淺出,在師生中引起熱烈反響,在互動環節中,部分師生就病原毒力關鍵位點的篩選和驗證、高通量測序技術和生物信息學等方面的問題與兩位教授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討。

供稿:動科院 幸宇云 審核:張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