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校園建設處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與業務工作深度有機融合,組織引領黨員干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服務學校高質量發展和師生高品質需求為導向,圍繞環境建設、重點工程、民生服務等領域,推動實施“七個一”工程,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堅持黨建為民,推出一批學習成果。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深化黨建“三化”建設試點工作成果,逐步形成了以理想信念為“樹根”、知重負重為“樹干”、團結進取為“樹枝”、為民情懷為“樹葉”的“校建樹”黨建品牌,激發了干事創業的精氣神。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實行“領導掛點、科室主責、對賬銷號”清單制度,明確時間表、任務書、責任人,每周一匯報,每月一總結,完成“實事”50余項,開創黨建為民的新局面。
聚焦規范管理,完善一批運行制度。加強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建設,召開在建工程推進會、重點工程調度會、工程建設監理例會、工地代表研討會、環衛綠化一線工人座談會等,對工作進行分析研判、提出對策。在年初出臺《大中型工程建設管理辦法》的基礎上,不斷深化制度建設與剛性執行,制定《零星維修工程實施細則》,形成覆蓋所有大中型、小型、零星工程建設的工作體制和運行制度,為不同類型工程建設全周期規范管理奠定基礎。
注重提質增效,推進一批重點工程。堅持目標導向,掛圖作戰、并聯推進,集中攻堅、多點突破。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完成一批綠化工程項目,協調政府部門以最短時間辦理好施工許可證。統籌工程建設的安全、質量、進度和工藝關系,南區和東區“白改黑”二期工程、附中運動場、東區田徑場等18項工程完成竣工驗收,保育院擴建、林學院實訓基地已進入驗收程序,科技大樓、動物臨床實踐基地等6項在建工程提前實現封頂等建設目標,北區道路“白改黑”(一期)、暑期學生宿舍改造等一批工程項目進入招標或啟動施工階段。

認真辦好實事,完成一批基礎修繕。把提升校園功能品質、增強師生幸福指數作為工作落腳點。設立校園建設服務科,專人負責基礎修繕工作。實施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滿意回訪制,讓師生少跑路。按照分區分步、節約資金、提升效能原則,對重點區域即時修繕,平均每月受理防水補漏、管道疏通等應急處突維修項目20余項。主動巡查并修繕停車位、破損公共區域設施10多項。對分散場所零星設施建立巡查記錄,提出暑期集中修繕計劃。
提升功能品質,增設一批校園設施。把教代會提案辦理作為落實要求、滿足需求、回應訴求的有力抓手,黨員認領提案辦理任務,落實責任、舉一反三,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在家屬區域購置安裝健身休閑、兒童游樂等設施18件,在一教周邊及家屬區添置座椅22套,持續做好學校導航圖更新工作。新型垃圾壓縮站建成并將于暑期投入試運行。對接南昌市、經開區及有關部門,協同做好校園雨污分流設施建設和處置工作。校園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功能品質不斷提升。
創優衛生環境,開展一批愛衛行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落實“環境衛生責任包干區”制度。開展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廢棄物回收處置。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要求,科學化開展消毒消殺工作。在日常環衛保潔的基礎之上,每月開展校園環境集中整治,定期開展溝渠清淤、湖面清潔等專項行動,努力建設宜居宜學美麗校園。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環衛保潔作業700人次、清運車輛300車次,對家屬區樓道、校園廣告、雜草、大件垃圾等進行全方位清潔。組織集中清理湖面水草、藍(綠)藻近4噸,放養食藻類魚苗600余尾,建立良好的水生生態系統。
構筑綠化生態,打造一批文化景觀。實施黨員“一線工作法”,積極打造綠化精品工程。校辦廣場、一號門花箱、東區噴泉區域的38000余株時令花卉讓校園四季花開、處處有景;東區夢月湖西側物質文化標志“厚德博學,抱樸守真”,在4000余平米春藤和冬麥的映襯下,彰顯學校特有的人文氣息。植樹節期間,師生在東區人才林栽植的80余株樹苗正茁壯成長,一片生機盎然。校辦南花壇用花草繪制出的黨徽和“100”字樣,營造“禮贊建黨百年”的喜慶氛圍。2020年學校以1224種植物物種數位列全國高校第二。

供稿:校園建設處 張繽、李亮 審核:朱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