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益”老“益”志愿服務實踐隊赴贛州市信豐縣油山鎮,開展以“行走思政厚植愛農情懷,經管學子青春挺膺擔當”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依托當地“一老一小”幸福院資源,實踐團隊以“傳承紅色基因、守護留守兒童、關愛銀發老人、實地產業調研”為主線,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上書寫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
紅色傳承,重溫游擊歷史
鄉村紅色舊址,承載烽火記憶。油山鎮的崇山峻嶺間,鐫刻著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的崢嶸史詩,蘊藏著永不褪色的紅色基因。循著革命先輩的足跡,實踐隊走進信豐油山贛南游擊詞主題園開展實地紅色走讀活動。駐足紀念碑前,隊員們聆聽“贛南游擊詞”創作背景與游擊隊員的英勇事跡,深刻感受“天將曉,隊員醒來早”的艱苦卓絕和“靠人民,支援永不忘”的魚水情深。沿崎嶇山路重走游擊路,大家無不被游擊戰爭的艱苦歷程和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所感動。在陳毅療傷處舊址,實踐隊走進 “李桂花智救陳毅”故事發生地,駐足“紅色名片”展區前,隊員們凝視展板,聆聽講解,“營救陳毅”的驚險、“陳毅療傷”的溫情、“陳毅脫險”的振奮,仿佛把眾人帶回革命歲月。

銀齡關懷,守護桑榆晚情
尊老為德,敬老為善、愛老為美,助老為樂,實踐隊圍繞“銀齡關懷”開展豐富多彩的敬老服務活動,為當地老人送上一抹關懷。在新水塘村“一老一小”幸福院中,隊員們圍坐在老人身旁,與老年藝術團成員親切交流,欣賞節目表演,聆聽民俗文化,跟隨老藝人學唱戲、嘮家常、唱紅歌,以文化傳承為紐帶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在長安村敬老院,實踐隊攜手當地政府共同開展慰問活動,隊員之間分工合作,搬運物資、打掃衛生、表演節目、調研訪談…笑聲回蕩,一支支小曲、一次次傾聽,把青春關懷送進老人心坎的同時,也讓大家讀懂了“老有所依”的深刻內涵。

多維課堂,澆灌青春蓓蕾
針對當地留守兒童,實踐隊打造多維課堂,先后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紅色知識宣講、知識小課堂、趣味運動會等精彩活動,為兒童成長賦能。防溺水教育課上,志愿者通過趣味問答、案例分享、情景模擬、知識競賽,讓孩子們直觀認識溺水危險,牢記“六不”準則,筑牢夏日安全堤壩。紅色教育環節,志愿者以本地紅色故事為素材,講述革命先輩在這片土地戰斗的事跡,讓紅色基因在聆聽與感悟中融入血脈,厚植家國情懷。知識課堂上,大家別出心裁,用猜謎、表演、接龍游戲教成語,“守株待兔” 化作生動情景劇,“狐假虎威”變成趣味模仿秀,激發鄉村學子學習熱情。學習之余,實踐隊還組織拔河、跳繩、羽毛球等趣味運動項目,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提升團隊協作能力,為成長鋪就多彩底色。

知行躬耕,感悟振興之力
深入產業一線,用腳步與行動探尋發展密碼,實踐隊先后實地走訪當地養殖大戶、臍橙園區和科技小院等地,實地探尋當地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與科技應用情況。在養殖場內,成員們學習雞和牛的智能化養殖管理系統,了解飼料配比、疫病防控等關鍵技術;在臍橙園,大家近距離觀察臍橙生長狀態,了解臍橙產業當前的困點和難點,與果農探討“電商+農業”的營銷新模式;在科技小院,工作人員為大家介紹高效精準的“肥水一體化”灌溉系統和無人機在果園施藥、巡檢等環節的應用,讓大家對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與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此外,團隊成員紛紛走進田間,化身“田間學徒”,看水稻、識瓜果、認蔬菜、拔花生,零距離接觸“三農”,真正讀懂 “粒粒皆辛苦” 的分量,讓勞動教育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