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抗戰小說第一人”張恨水先生誕辰130周年,深入挖掘抗戰文學的精神內涵,6月3日下午,思鏡湖講壇在圖書館一樓報告廳成功舉辦“張恨水的家國情懷與抗戰文學創作”專題講座。本次講座特邀安徽新華學院、池州學院教授、安徽省張恨水研究會會長謝家順擔任主講,吸引了全校100余名師生踴躍參與。

講座伊始,謝家順向圖書館捐贈了其最新學術著作《張恨水序跋》,圖書館負責人代表學校接受捐贈,并對其表示衷心感謝,這部著作將放置于圖書館七樓“恨水書屋”,將進一步豐富我校張恨水研究的一手資料,為相關學術研究提供重要參考。張恨水1910-1912年就讀于我校前身江西高等農業學堂中等農林科,1912年7月改為江西農林專門學校甲種農林科。1912年秋,因父喪退學。他是我校杰出校友,在他三千余萬字的文學作品中,抗戰文學作品達八百多萬字。

講座中,謝家順以抗戰勝利80周年和張恨水誕辰130周年為切入點,從少年時期雙重性格的形成,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到抗戰文學的重要旗手,以豐富的學識和獨特的視角解讀了《大江東去》《水滸新傳》《虎賁萬歲》《八十一夢》《彎弓集》等抗戰文學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文化內涵,帶領師生感受其中蘊含的家國情懷和愛國為民、志存高遠、勇擔使命的精神品格。互動環節中,師生們圍繞“張恨水抗戰通俗文學的獨特性”踴躍提問,謝家順一一耐心解答。

講座后,大家參觀了由圖書館與安徽省張恨水研究會共同舉辦的《書生頓首喚國魂----張恨水抗戰文學圖片展》。